本报几内亚讯 12月23日,一座国产架桥机在西非几内亚法拉纳区的铁路工地上正进行着架梁作业,桥下的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加紧作业。这条承载着几内亚希望与梦想的铁路——马(瑞巴亚港)西(芒杜矿区)铁路,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
西芒杜铁矿位于几内亚,铁矿石总储量累计超过100亿吨,铁矿石的平均品位高达65%,被认为是世界上尚未开采的储量最大、矿石品质最高的铁矿。要把铁矿石从偏远的西芒杜运出来,必须得修建一条铁路通往海岸,马西铁路应运而生。
2021年10月,马西铁路正式开工,中铁四局八分公司承建标段是马西铁路全线最大标段,负责900公里正线铺轨、330万方道砟、5700片T梁架设等施工任务,以及全线四分之三的铺轨重任。
几内亚当地终年炎热,年均气温维持在30℃以上,同时伴有暴雨、狂风、雷暴等恶劣天气。每年的7月至9月是集中雨季,降雨量全年占比超过90%。沿线的软土、膨胀土、岩堆等不良地质环境受雨水冲刷严重,路肩路基坍塌溜塌,地基承载力下降,经常出现交通受阻的情况,运梁、材料物资运输等工作无法进行。全年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仅为8个月。
几内亚本土工业基础薄弱,除碎石、机制砂地材以外,所需铺轨材料、设备均需自国内采购后远渡重洋至马瑞巴亚港,再转陆地运输至施工现场。运输线路由西向东,有明显抬升的复杂地形,沿途皆为崎岖山地,病害严重,道路状况恶劣,部分区段坡度过大,货运车辆行车平均时速只能达到15公里。
面对种种困难,中铁四局建设者们跨越半个地球逆势而行,战高温、斗酷暑、防疟疾,克服重重困难,持续奋战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广袤红土地上。
进场后,项目部迅速自建几内亚标准最高采石场1处,临时营地10处,自建车队共完成钢轨运输2万根,道砟运输122万方,轨枕卸车54万根,自建采石场生产道砟、碎石60万方,正线试验段铺轨4公里。他们钻密林、趟河流、实地勘察,按照计划打通了贯穿全线的施工运输公路,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物流通道。同时,项目部自建运输车队,承担油料采购、维修保养、用车管理等工作,确保了施工设备与物资的高效通达。
“建设总工期四年,跨越四段雨季,任务重、工期紧,总体施工安排上我们采取‘先架后铺’策略,以法拉纳站为中心,部署四台架桥机向两端分别推进,形成四个作业面同步架梁的高效模式。”项目经理任崇洋说。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形成跨区间无缝线路,需要将从国内运来的25米钢轨,利用焊轨机组,在已成型的路基和桥梁上预先焊接成长度为200米至300米的钢轨条,再进行人工铺轨、大型机械捣固、放散锁定等一系列工序。这一步骤涉及的钢轨焊接数量相当庞大。项目部采用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现场单元轨节焊时,采用移动闪光焊机焊接,道岔内及两端与线路连接的钢轨锁定焊采用铝热焊。整个建设过程预计投入8台焊轨机组,共需焊接6.7万个接头。“现在焊轨作业使用新型钢轨闪光焊机组,公铁两用,可在公路焊轨和铁路焊轨工况间自由切换,实现不间断的轨道焊接施工。具有适用范围广、焊接时间短、效率高、电压波动小、零排放、低噪点等优点。能最大限度降低有害烟尘排放,保证焊轨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任崇洋介绍道。
今年2月,马西铁路项目全体员工已紧密投入项目施工,全面抢抓旱季黄金施工期。项目部提前组织架梁专题评审会,科学协调、组织人员和设备,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架桥机拼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并于当地时间3月10日完成标段首片T梁架设,按下马西铁路建设“快进键”。
首架仪式上,几内亚法拉纳省省长伯纳德·卡马诺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铁四局的感谢。他表示,中国同几内亚兄弟姐妹们秉承理念、携手前行、造福百姓,对几内亚经济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影响。中几双方建设者同甘苦、共拼搏,书写了一个个中非友好的感人故事,双方始终相互理解、彼此支持,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赵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