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发文表彰在铁路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中铁四局沪(上海)渝(重庆)蓉(成都)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2标项目部(一公司代局指)荣获全国铁路系统最高奖项“火车头奖杯”。
为一睹项目风采,本报通讯员专程到被誉为“鱼米之乡、江汉明珠”的汉川一探究竟。项目部管段长41.3公里,跨越8个乡镇、32个自然村,下设一分部、二分部、汉川东制梁场、汉川西制梁场、物资分部、铺架分部等6个分部。2022年,项目部完成产值16.5亿元,位居中铁四局铁路项目榜首。截至5月初,项目部开累完成产值22.2亿元。
攻坚克难当先锋
“中铁四局科学组织、精心部署,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态度,积极配合汉川市政府完成三电迁改、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等各项工作,展现了‘四局铁军’的风采和央企的担当。”3月29日,一公司第九届青年技能大赛在项目部举办,汉川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赵岳军对项目部进场以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021年12月28日,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布中标通知书:中铁四局承担新建沪渝蓉高铁武宜段2标的施工任务。
开局关乎全局、征地拆迁的速度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进度。“刚进场时,征迁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我带人一次又一次前往汉川市相关部门,终于在2022年初迎来转机,才没有耽误现场施工用地。”项目部党总支书记徐华回忆道。进场之初,面对便道拉通、85%的红线内用地位于水田、50余处高压线迁改等困难,徐华积极与属地政府、相关单位对接,组建项目部、分部两级沟通协调专班,4个月便完成纵向便道贯通、6个月完成临时用地和红线内用地使用手续办理,是沪渝蓉高铁武宜段6个标段中首个取得《大临用地使用通知书》的施工单位。“我们每天登门,给村民讲道理、说政策,正是征地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才为掀起大干热潮奠定坚实基础。”徐华说道。
党建引领聚合力
“如何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守住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项目部党总支工作的主要课题。”徐华对基层项目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
为提高员工参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徐华经常和青年员工交流探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党总支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们组织员工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我与国旗合影”、主题演讲比赛、党工团史知识竞赛、党员教育基地讲解大赛等活动,引导员工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取向,为高质量建设沪渝蓉高铁汲取力量。
徐华认为:“在基层项目,脱离施工生产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工作中,徐华始终围绕施工生产中心任务,促进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例如,他们在施工现场设立“后勤保障服务驿站”,经常性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慰问活动;每逢寒暑假组织“小候鸟”反探亲活动;每年组织员工、农民工开展免费体检。
安全环保提效益
沪渝蓉高速铁路与长江流向并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和社会担当。“我们在施工中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始终牢记施工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标段内管段最长、途经水塘最多的二分部项目经理蒙志红说道。拌和站作为施工现场的“神经中枢”,混凝土拌和产生的废水、废渣、粉尘较多,做好拌和站环保管理责任重大。
二分部通过混凝土拌和罐全封闭管理、建立五级沉淀池、搭建标准化桩基泥浆排放池、为沿线鱼塘搭建密目网等措施,防止石灰粉尘侵入鱼塘。在拌和站配备龙门洗车机、料仓喷淋系统、砂石分离机、洗石洗砂机、电动清扫车等环水保设备,加强场站污染防控。安装环境监测仪,对温度、湿度、噪音、灰尘等相关要素进行监控,保障现场绿色施工。
一分部跨民乐渠连续梁位于一级防洪防汛点区域内,受地方政策、季节变化、工序转换、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一分部聚焦防洪重点区域,提前对接属地水利湖泊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做好防洪应对措施,备齐备足防洪防汛物资,确保汛期施工安全。
“在现场安全管理上,我们项目部领导班子也格外上心,划分包保区,明晰党员职责分工,通过创建党员先锋岗、红旗责任区,加大安全检查管理力量,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沪渝蓉高铁建设一线。”一公司副处级职业项目经理兼沪渝蓉高铁武宜段项目经理刘敉密说道。
坚持不懈抓创新
在汉川东制梁场信息化控制中心,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该制梁场形成以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为支撑,以“安全管理系统、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机械设备物联网系统、智慧梁场管理系统”为抓手的项目数智建造体系,运用“云、物、大、移、智”等前沿技术,借助“互联网+”和局“信息贯通工程”,搭建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动态获取钢筋场、拌和站、张拉、压浆等实测数据,一键式进行数据分析、状态预警、任务下发等操作,初步实现制梁场“生产过程可视化、施工流程标准化、业务管理数字化、机械设备智能化、管理决策智慧化”的目标,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打造智慧梁场的实践样板。
在钢筋加工场,制梁场运用钢筋定位网数控加工、U形钢筋加工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实现钢筋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加工。相较于传统梁场,劳动力投入减少约40%,生产效率提升约30%,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七届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大会在嘉兴举办。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推荐汉川东制梁场为“2022年度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典型案例(智能建造类)”。
2022年11月,项目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具有“安、优、智、快、集”五大特点的智慧悬臂造桥机投产试用。该造桥机可适用于64米、80米、100米等不同跨度的直线或曲线连续梁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项目部总工程师董逢春介绍道:“菱形挂篮施工每个节段需要10天,采用悬臂智慧造桥机只需要8天,综合工效提升20%。如果建造100米连续梁,悬臂智慧造桥机相比传统菱形挂篮施工,可节约工期2个月。” 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