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印尼总统佐科乘坐雅万高铁列车,他对雅万高铁留下深刻印象。对于雅万高铁的未来发展,佐科充满信心。他希望雅万高铁能够成为连接印尼各大城市的纽带,进一步促进国内旅游和商业活动。他认为雅万高铁将成为印尼交通的骄傲,并为印尼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更高的形象做出贡献。
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成功的一个范例,作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如今的中国高铁已经领跑世界。在风光旖旎的印尼爪哇岛上,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德卡鲁尔站至4号梁场的14公里区段,中国制造的高速动车组正在雅万高铁试验段飞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高铁的速度。
雅万高铁是中印尼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推动的标志性合作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合作的代表项目。雅万高铁始自印尼首都雅加达,终至西爪哇省万隆市,正线长度142.3千米,设计最高时速350千米每小时。全线新建车站4座,动车所1座,分别位于雅加达的哈利姆站,西爪哇省的卡拉旺站、帕达拉郎站和德卡鲁尔站,以及德卡鲁尔动车所。铁路全线横跨九个县市,根据保守估算,开通当年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项目建成后,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中国技术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
雅万高铁不仅对印尼意义重大,也将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并不容易,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到运营管理、人才培训、沿线综合开发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国门的“第一单”。正线长度142.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中铁四局承担正线全长27.55公里,包括雅万高铁唯一的德拉鲁尔动车所、德卡鲁尔车站、桥梁、路基、箱梁预制和架设等。
中铁四局建设的德卡鲁尔动车所全长2.65公里,设置存车线14条,近期5条,预留9条。管段范围内包括站场路基、桥涵、房建、设备采购及安装等。德卡鲁尔动车所是印度尼西亚首座动车之家,建成后将成为雅万高铁的调度指挥中心,同时也是雅万高铁动车组维修保养基地。而德卡鲁尔车站是雅万高铁四个车站中第二大车站,远期高峰设计每小时发送旅客4200人次,作为雅万终点车站,未来二期工程万隆至泗水将从这里接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由中方建设的车站。
雅万高铁要在印尼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按时速350公里运行,这给高铁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人都知道,要想形成大干必须要有充足的工作面,但印尼高铁地质复杂,沿线分布众多国有土地、私人土地、商业用地,还有不少土地存在产权纠纷,拆迁极其困难,拆迁时间长,外部许可多、办理速度慢,严重制约项目建设。”中铁四局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陈翼说。面对一个个“拦路虎”,中铁四局的建设者没有退缩。通过实地调查公共设施迁改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公共设施迁改数量,分析新、旧设计方案对工程进度、项目成本、项目投资和安全风险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与设计院、承包商联合体、监理等单位密切联系沟通,最终落实优化设计方案,既确保了项目建设又快又好地进行,又提高了项目效益水平。
中铁四局雅万高铁最关键的线路就是架梁,梁场架梁口两端原设计为路基,征地困难,拆迁多,施工周期长,很难实现快速架梁,陈翼带领技术团队,将部分路基改为桥梁,合理布置桥墩位置,避免公共设施迁改,加快了施工进度,实现了中铁四局架设雅万高铁第一孔箱梁。
据了解,雅万高铁全线桥梁长度占比61.5%,隧道长度占比11.7%,路基长度占比26.8%。在沿线雨量极为丰沛、气候复杂多变、山川沟壑纵横、岩层地质复杂的条件下,建设者运用智慧梁场建造技术建成了58座桥梁。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首座海外智慧梁场
说到桥梁,就不得不提这座“智慧梁场”。雅万高铁全线共有3座梁场,其中中铁四局承建的4号梁场,承担雅万高铁1066榀箱梁预制和架设任务,为雅万高铁全线3个梁场中规模最大、箱梁预制架设榀数最多、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梁场。同时,四号制梁场是中国高铁“海外第一梁”的诞生地,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首座海外“智慧梁场”。
为了更好的推进“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建设,中铁四局在国内铁路管理成熟的基础上,结合雅万高铁因素,建设了全线唯一一个智慧梁场,建设了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中心,具有梁场施工可视化系统、计划管理预警系统、智能张拉压浆系统、隐患排查系统、智能喷淋养生系统、安全培训云平台、倾斜摄影实景模型、3D作业指导书等八大系统,涵盖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对施工质量、安全全方位进行管控,并在国内调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攻关团队,研发出适应雅万高铁的新型混凝土简支梁、中国标准的简统化接触网,以及121种不同类型桥梁支座和强化防腐钢材,确保了雅万高铁高质量建设。
中铁四局雅万高铁四号梁场场长曾卫贤从建场初期就注重科技创新工作,他带领梁场技术团队,结合雅万高铁箱梁预应力锚具设计的特殊性,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创新应用了大直径多孔锚具快速定位安装组合工装,按照传统施工方法每孔箱梁预应力施工需要12名施工人员连续施工8小时,通过锚具快速安装技术在四号梁场箱梁预制施工中应用,每孔箱梁预应力施工仅需5名施工人员持续施工3小时。仅此一项工装创新,1066榀箱梁共节约10127人工及5330工时,大大提高了锚具安装效率和箱梁质量,降低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节约了施工成本,降低了安全风险,并在该项技术创新上获得了国家专利。
此外,梁场技术团队,结合印尼雅万高铁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创新应用了折叠式养护工装,混凝土强度的上升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箱梁的养护效果,有效的节约了人工和时间成本,该项创新应用极大的加快了箱梁预制施工速度,为提前完成全部箱梁预制任务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大大助力了雅万高铁全线如期通车的顺利推进。
中国高铁连通中印友谊连心桥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一条高铁能联通的不仅是印尼的两个城市,更是两国人民的心。“随着交流的增多,我和我的印尼同事们已经从从一开始的陌生拘束,到现在的主动相互了解和彼此支持,我能感受到我们的友谊在升华。”中铁四局雅万高铁四号梁场员工李金朋说。
尽管施工进度一刻都不能耽误,但逢年过节,为抚慰项目一线员工的思乡之情,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都会组织篮球或羽毛球比赛,以及包饺子、大合唱等联谊活动。这也为印尼员工提供了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机会。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但能像家人一样一起过节,我感到特别开心。为了保障高铁建设进度,很多中国同事无法回国陪伴家人,他们身上有很强的责任感,我很欣赏他们,也很感谢他们。”中铁四局雅万高铁二分部翻译Marrisa(玛丽莎)说。
通过雅万高铁,印尼员工不仅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也掌握了更多铁路建设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建设期间,中铁四局持续加大对印尼员工的培训,积极帮扶印尼组建一支自己的高铁建设员工队伍,累计培训印尼籍技术骨干达360余人次,印尼员工达万余人次。
对于中铁四局雅万高铁四号梁场工程部的印尼技术员Randi Ramdhani(兰迪·拉姆达尼)来说,雅万高铁的建设不仅将为他的家乡带来巨变,同时也让他的人生越来越精彩。
拉姆达尼2020年11月份到万隆制梁场找到了一份工作,刚入职的时候对高铁技术很陌生,项目部安排了工程部技术主管余跃与他对接,制定一对一的“导师带徒”计划,制定系统的技能培训方案,利用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教学的方式学习高铁箱梁预应力技术和桥墩垫石的高程和中心位置的控制及要求等基础知识。经过近半年的学习,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十分感谢中国师傅的手把手教学,目前我专门负责与印尼方WIKA分部对接垫石交接工作。”拉姆达尼说,在业务精进的同时,他的中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收入也比刚入职实习时涨了近1000元人民币,以后有机会一定到向往已久的中国看看。
近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中铁四局雅万项目经理部采取紧急防控措施,严控生活区、办公区、外出三道防线,保障项目员工健康安全,普惠周边群众。还向当地捐赠了医疗防疫物资,为沿线疫情期间仍然值守一线的警察、安保人员以及贫困家庭捐赠生活物资,并在周边社区进行防疫抗疫宣讲,把国内的有效防疫举措编写《新冠病毒防御手册》并翻译印尼语印制1万册,赠发给雅万高铁沿线村庄。
保障印尼员工和当地村民身体健康的同时,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还聘用了当地3000余名工人,积极带动就业。按照印尼法律进行知识转移以及开展劳工培训,开设包括汉语、技术、安全质量控制、设备操作、劳务技能等多类型培训班数百余次,为当地提供直接、间接就业岗位20余种等。同时还出资为地方村名打井取水解决用水问题,为当地学校捐资助学,为附近村庄修缮祷告场所、便民道路等,两国节假日期间送慰问、送祝福、送文化,实现了中印尼深度文化融合,与印尼人民架起了“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