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讯 9月3日,在中铁四局四公司“奋斗七十载 筑梦向未来”70周年沉浸式艺术党课暨表彰大会上,六名优秀协作队伍员工和三家优秀协作队伍分别获得“能工巧匠”和“优秀劳务队伍”的表彰。
近年来,四公司紧盯“有技术会创新”的核心要义,精准把握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在思想上更加进步,工作生活上更有追求的时代特点,积极为产业工人建平台、搭舞台,促进他们实现梦想和个人价值。
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坚持以实用型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制度和公司、项目、班组三级培训制度,科学制定各层级培训计划,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工作流程,通过在岗培训、以工代训和外出研修,为产业工人提素赋能创造条件。在生产一线广泛设置产业工人夜校,与巢湖、阜阳、安庆、亳州等区域的地方政府,联合建立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打造专业化水平高的产业工人队伍。针对施工现场对电焊工、测量工、钢筋工等技术工种的需要,在产业工人较集中的磨店家园、合肥地铁6号线、雄忻铁路、京滨城际铁路等项目部打造标准化产业工人社区,设置独立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教室,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140余次,覆盖近4000余名产业工人,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工人的业务能力。
搭建竞赛提升平台,坚持竞赛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将竞赛指标细化落实到岗位,将竞赛重心放在比安全、比技能、比指标、比效益等方面,构建组织方式、竞赛评估、竞赛激励、竞赛保障相衔接的技能竞赛工作体系。2019年以来,连续五年与安徽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安徽省重点工程产业工人岗位技能竞赛”,10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部的500多个产业工人同台竞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工、电焊工、钢筋工、测量工。今年,四公司开展第一届能工巧匠技能大赛,首次引入砌筑、混凝土等工种竞赛,建立起“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升降看业绩”的竞争机制,推动产业工人转变观念、提升技能。同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协助产业工人考取相应特殊工种证件,为产业工人提供学历和技能晋升渠道,引导产业工人不断提升技术本领,争做技能型人才。
搭建创新平台,成立以“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为代表的产业工人创新工作室,开展“争做新型产业工人 积极改革创新”活动,引导产业工人对施工工序、工艺、小型机械等进行小改小革。徐露平创新工作室研发的钢绞线自动穿束机、单孔连接器、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等技术创新,推广到了合蚌客专下塘梁场,合肥南环线包河制梁场等10余个梁场,节约成本近400万元。聘用技术负责人作为外协队伍技术顾问,通过“施工前调研指导、施工中监督执行、施工后复盘提升”,为队伍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王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