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11月18日,中铁四局总经理韩永刚在“党建‘融’出精彩 产业‘链’向未来”无锡轨道交通产业链党建发展论坛上进行主旨演讲,重点围绕建筑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建筑业“新质生产力”进行探讨、交流,引发了参会各方共鸣。中铁四局二公司无锡区域多年深耕市场滚动发展,围绕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要素、发展方向、市场维度等进行探索实践,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道路上稳步前行,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列装“大国重器”新设备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倍增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跃迁,公司提早布局建筑行业机械化施工,提前作出了信息化提效、机械化减人的转型部署,并在重点区域和项目投入大型工装设备,提高工程建设质效。
在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工程建设中,项目通过引进配备全机械化自助走行系统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模筑“双台车”,单人操作台车逐节移动支护到位仅需6小时,相较传统人工搭设满堂支架的方式,可节省人力成本90%以上,提升工效3.5倍,取得了可观的降本效益;无锡312国道项目在传统的滚焊机基础上,首创研发了钻孔桩钢筋笼旋焊机新型实用专利,使钢筋笼焊接生产效率同比提高了2至3倍。另外,此项专利也是中铁四局首个获得商业推广收益的创新成果,生产商每出售一台旋焊机,二公司可获得1万元专利知识产权使用费,目前该设备已在中铁八局政和大道西延等多项工程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锡宛山湖大桥运用BIM三维空间建模的优势,在下塔柱施工中,采用自创的竖向预应力定位胎架,实现钢混塔柱竖向连接精轧螺纹钢精确定位,施工误差控制在±5毫米,有效地提高了下塔柱精轧螺纹钢预埋精度。
钻研先进施工新技术 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提供优质且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二公司在无锡区域承建的重点项目在施工中,积极开展先进技术探索应用,使得公司在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和项目高质量建设上取得“双赢”成效。作为公司在无锡地铁市场首开首进项目,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坚持以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质量,相继取得了轨顶风道先浇法、离壁沟一体化浇筑、盾构区间小净距叠交段施工等2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工法1项、专利2项,并多次在全线做经验推广,2023年1月摘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无锡宛山湖大桥为国内首座内河独塔空间扭索面全漂浮体系斜拉桥,建设过程中先后克服墩台深水基础施工、塔柱狭小空间施工、钢混结合段锚固定位、塔梁同步施工作业、塔柱节段整体吊装等五大难题,以技术支撑保障施工进度,提前107天完成主塔封顶任务;无锡312国道项目在进行国内最长城市高架桥连续梁施工中,为减轻高架建成后因车辆过境产生的震动影响,联合知名院校开展科研攻关,创新采用轻型龙骨支架来完成梁体浇筑,一举填补了国内支架现浇超长多跨连续梁关键技术的空白。
勤抓严查筑牢安全新防线 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稳固之弧
工程建设安全为先。二公司无锡区域在建项目类型丰富,而多样性的工程项目也为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带来挑战,任何一桩安全事故都会将区域市场沉淀付诸东流。为此,公司在锡项目时刻紧绷安全弦,区域内项目在公司安全管控体系下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新模式,将人人管安全纳入安全管控制度体系中来,营造了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无锡高浪西路项目主线隧道为最大宽度60.4米、最深26.2米的异形基坑,且与既有隧道仅一墙之隔,涉及高空、吊装、侧漏、涌水等重大风险隐患。“没有专职安全员、人人都是责任人、全员都是安全员。”是项目每名职工牢记心间的一句话。项目通过压实全员安全责任制,用全员力量共抓安全,保障项目安全稳步推进,2023年8月顺利实现主线隧道贯通;无锡312国道项目在安全员、群安员、网格员等基础上设置“安全卫士”岗位,将项目非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班组负责人等纳入岗位体系,形成“全员管安全、人人当卫士”的安全监管局面,从而实现了从“被动安全”到“自动安全”的行为转变,切实提高了作业一线“最后一公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江阴滨江路项目积极探索实践“轮值安全员”制度,促使项目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对现场安全施工情况进行二次监督,确保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部暴露并落实整改,不留死角,让现场所有管理人员都在有效的监督之下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匠心铸造工程质量新标准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
工程质量是企业建造实力的直观体现,品质工程建设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建筑行业的主攻方向。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项目为水下隧道工程。项目部进场之初便开始前置研究隧道防水施工,通过加强隧道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做优隧道纵向缝、变形缝防水、做实隧道外包防水等措施,以三层“金钟罩”确保太湖隧道滴水不漏,树立了水下隧道实体质量新标杆;无锡312国道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抓好实体质量管理工作,箱梁、桥墩、钢梁等主体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用实际行动填满“品质工程”建设的目标清单;无锡地铁5号线项目加快配齐配强各类资源,以“管理模块化+施工专业化+工装智能化+过程绿色化”为重点,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打造经得起检验的示范工程、精品工程和绿色工程,得到业主充分肯定。无锡滨江路项目黄山路斜拉桥施工中在江苏首次试点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斜拉索,成功将碳纤维耐腐蚀、耐疲劳、强度大、质量轻等优点应用到大桥关键结构部件中,为相关桥梁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蔡朝阳 王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