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4年01月10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6版:政工新闻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书香老妈

  作者简介:  周丹妹,任职中铁四局钢结构建筑公司制造分公司,文学爱好者,征文《幸福是什么》《书香老妈》先后获得“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三等奖、优秀奖。

  时光荏苒,2023年呼啸而过。

  总以为自己还是懵懂少女,不觉已到知命之年。但不管何时,老妈在我心里,永远最美最靓,是我一生的偶像。

  老妈,知书达理,贤惠能干,家里家外一把手,亲朋好友无不称赞。多年前,老妈所在的剧团解散,身为台柱子的她独自打拼,忍辱负重,含辛茹苦赚钱养家,经商、务农、建筑、教师、绿化等活儿都干过,每个职业都干得出色。为建设新中国添过砖加过瓦,也用羸弱的肩膀为我撑起了一片天。家里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房子也越住越大。

  日子,虽越过越好,但勤劳的老妈却一时也闲不下来。

  每逢过年,白天工作,晚上整宿准备年货,收拾家务。“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年后亲友来家中走亲戚,老妈变戏法似的,一会儿功夫就做好了满满当当的两桌菜,亲戚品尝后,皆夸老妈烧的菜色香味俱全。老妈呀,不仅勤快,还特别热心,她为街道建设出谋划策,当选两届城关镇人大代表,提案关注民生、排水、疏通管道防内涝、整治广场,给群众营造娱乐场所等。老妈还是尊老爱幼的典范,她照顾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二爷)六年,擦屎端尿,温衣送饭,风雪无阻。犹记每年冬天,二爷经常尿裤子,老妈不嫌脏累数次为他拆洗棉裤。二爷感动万分,逢人就夸老妈是个好人。

  另外,老妈特别爱读书,她给自己订了《妇女生活》,为我们订了《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儿童时代》等书籍,围棋、军事、美食、音乐、美术等全方位涉猎,每年春节还会带我们到照相馆照相,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老妈曾送我一本泛旧、发黄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皆是生活中的真实记录。翻阅笔记本,如同翻阅老妈的人生历程。

  1987年,阿姨生了千金,老妈给她送去红糖、鸡蛋,送《清平乐》:“喜添女娇,为之当自豪。可闻昔日有武曌,女皇堪称天骄。今朝巾帼多少?慕华、庆龄、颖超,红颜胜似须眉,值得庆贺乐陶。”

  1988年,老妈看到领导干部带头修路写下《修路赞》:“荷锹扛锨,热情熔严寒。参加修路大会战,犹如烽火当年。书记镇长挂帅,主任助理领先,喜看今日公仆,堪称干部典范。”

  1993年,我外出求学,老妈送我《思儿》:“茜纱窗下花影动,眼前依稀爱女容,金鸡啼破三更梦,耳畔惊留叫娘声。儿为生计行千里,道路坎坷风雨浓,遥知孩儿思亲意,天涯海角盼重逢。”

  2012年,老爸生病住院,老妈为信阳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写了藏头诗《感谢全体医护人员》:“感激之情涌上心,谢谢白衣天使们。全心全意救危困,体贴关怀暖如春。医生医德医术高,护士尽职又尽心。人人都夸该院好,员工病友一家亲。”

  2016年,老妈在去日本旅游的邮轮上写下:“海上起高楼,楼下海水流。舱内星宾馆,船外翔海鸥。身向东洋走,心在国中留。只为饱眼福,旅游解千愁。”

  2019年底疫情肆虐,看着电视中的“白衣天使”日夜奔波劳累,老妈写下《打好防疫攻坚战》:“冠状病毒袭武汉,愁云惨雾黑了天。大街小巷人迹断,凄风冷雨彻心寒。中央一声号令下,全国人民共克艰。专家医护奔前线,四面八方皆支援。举国上下齐努力,打好防疫攻坚战。”

  除了写诗,老妈还热爱戏曲,曾和戏友们组建“夕阳红文艺队”,老妈在家指导戏友们唱戏,排节目,吹拉弹唱,吸引左邻右舍围观。五十岁时,参加驻马店地区“梨园情”戏曲大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新疆舞、蒙古舞,更是老妈的“绝活”,转脖子、翻手腕,看似简单,我却反反复复学了很多次,至今动作生硬,不及老妈姿态优美。

  家有书香、才艺老妈,无比骄傲、自豪!

  老妈“诗书养气质,翰墨静心灵,不慕富和贵,从容写人生”的教育理念,亦伴我一路前行,惠泽后代。

  现在的老妈,即便近耄耋之年却与时俱进,玩微信、拍抖音,听书、练字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钦佩!

  日常,虽与老妈分隔两地,聚少离多,但经常微信视频,传递书香好文,分享阅读心得。“文化铸魂,阅读启智”,这是儿时,老妈赠我的八字箴言。我要告诉自己的女儿,让书香浸润家风,让阅读成为习惯,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周丹妹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4-01-10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1767.html 1 3 书香老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