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讯 3月3日,在中铁四局五公司深圳市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项目部施工现场,3台3D数字化沥青摊铺机正在将沥青混合料均匀摊铺在道路基层上,在减少人工投入的同时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开工以来,项目部从规章制度、人员教育、工装设备等方面发力,确保安全质量持续可控,助力中铁四局在深圳市场塑形创誉。
该工程全长5950米,包括下沉隧道段和平面道路改造段两部分。基坑全长约1.56公里,最深处达35米,最宽处达89米,具有“超大、超宽、超深”特点,属于大型深基坑工程。
进场以来,项目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质量责任监督、环境及职业健康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等管理制度。以“日排查、周巡检、月通报”的方式开展现场隐患排查整治,减少风险隐患。2024年初至今,项目部组织开展3次安全质量专项检查、3次月度综合大检查、8次周安全检查,召开12次安全例会,排查整改问题隐患573条,整改率达100%。以“滨海大讲堂”“农民工夜校”为载体,定期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劳务队伍班前讲话、安全技术交底,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024年初至今,项目部组织开展安全培训19场,累计培训407人次,并多次联合驻地所在社区、街道等联合开展安全讲座活动,荣获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等荣誉。
此外,项目部在施工中采用侧墙模板台车、中廊道模板台车、钢筋定位卡具等先进工装,配备钢筋笼滚焊机、数控弯箍机、数控弯曲中心、数控钢筋剪切生产线等先进设备,保证钢筋质量过关过硬。自主研发“挤扩支盘桩”,在缩短桩长的前提下,通过支和盘的咬合作用,提高基桩承载力。引入沥青无人摊铺施工、路面自动整平机器人等,利用高精度定位、无线通信、自动控制和可视化技术,实现施工作业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截至目前,项目部已完成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形成5项工法研究,荣获国际隧道领域最高奖项——2023年第九届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年度工程大奖。
王琰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