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宋词三百首中,格外喜欢苏轼的《浣溪沙》:“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短短几句词,道破了端午的风俗习惯。
追本溯源,先秦时代认为五月五是毒月恶日,相传当日奸佞当道,病疫肆虐。人们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白芷以避疫。继而道家文化中的五行衍生出五色彩线和神兽符篆来驱邪避瘟。
滚滚长江东逝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逐渐成为端午节日由来的主流内涵。
每逢五月初五,我会抚摸案几上尘封多年的书籍——《离骚》。思绪纷飞,两千年前的文字不断从书籍里蹦出来,钻入我的脑海。字字珠玑夺人心魄,笔墨古香浸染心神。我仿佛手持月光宝盒穿越到了两千年前,碧绿如翡翠的汨罗江在我脚边潺潺流淌。依稀看到一位怀才不遇的儒生在河畔回望楚国王宫,一声长叹,他便怀着永不褪色的爱国热情投身河流。
不知过了多久,密密麻麻的人争先恐后地在汨罗江划船打捞儒生的遗体,像极了如今的赛龙舟。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赛龙舟正是爱国精神的传承和体现,在拼搏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不知不觉间,眼角湿润起来,像极了痴情的女子,嘴角呢喃:“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
山脉的风浪漫而多情,吹干了工程人额前、后背衣衫上的汗水,同时吹走了工程人的满身疲惫。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待到工程顺利完工,万千工程人再收拾行囊回乡,奔赴亲人温暖的怀抱,动情地道一句:端午安康。
卫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