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佳节,古称龙舟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当此时,江面上锣鼓喧天,龙舟竞渡,岸边观者如云,人声鼎沸,皆是为了纪念那千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心怀天下,志在安邦,却屡遭谗言,被放逐于沅湘之间。在那遥远的年代,他望着滚滚江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无奈。他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的诗篇,用文字诉说着自己的抱负与苦闷。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位伟大的诗人。当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时,屈原在绝望中选择了投江自尽。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人民的热爱。他的离去,让楚国人民痛失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也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诗人。
端午节,便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在这一天,纷纷划起龙舟,在江面上竞渡,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象征着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
除了龙舟竞渡,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裹着豆沙、蛋黄、猪肉等馅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的美食。据说,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时,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啃食他的身体,纷纷将米饭投入江中。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包粽子的形式。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包粽子,准备过节。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香囊、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以驱邪避疫、祈求平安。这些习俗,我的母亲至今都还保留着。每年端午节,她都要带着我举行一项独特的端午仪式,到后院角落中摘下一束新鲜的艾草。那艾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是大自然赠予人们的端午礼物。母亲将它们一一洗净,然后挂在门楣之上。那翠绿的艾草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端午的古老传说。接着,她拿出五彩丝线,轻轻地系在我的手腕上,每一个结都打得那么紧实,仿佛要将她的所有祝福与关怀都牢牢地系在我的身上。还有,她会认真地、不厌其烦地与我说起屈子,告诫我,此生莫忘那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忠诚、他的才华、他的坚韧与不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年轻新一代追逐的方向、学习的楷模。
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