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更迭的轮回中,我仿佛是一只迁徙的候鸟,随父母的脚步,于不同城市的天际线下筑梦。他们,建筑大军中鲜为人知的匠人,用勤劳的手,让寂静的山谷回响着轰鸣的列车声,让遥远的城镇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了连接远方的可能。我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心中悄悄埋下了对建筑的热爱与敬畏。
童年的记忆,如同一本泛黄的相册,总有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跃然纸上:晨光熹微,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父亲便已披星戴月,肩扛工具,踏上前往工地的征程。他的背影,在朝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坚毅。夜幕低垂,星辰点点,父亲满载着尘土与疲惫归来,尽管衣衫沾满了泥土,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容。那笑容里,藏着对生活的坚韧与不屈,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他从不言苦,从不言累,只是默默地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这些无声的教诲,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悄然茁壮,成为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去年7月,我来到了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上海项目部。驻地背靠着巍峨的大山,山腰间,种满了庄稼。常与同事站到办公楼顶层,凝视着远方的农田,那里有星星点点的灯火,诉说着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简单。每晚忙完工作,漫步周边小镇,与当地村民们擦肩而过时,他们总是会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眼中闪烁着期盼的光芒,问道:“这条高速什么时候可以通车啊?那样,孩子们去城里上学也能快一些,少一些颠簸之苦了……”质朴的话语,蕴含着村民对这条高速公路深切的期待与渴望。百姓们对“路”的期盼,实际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何其有幸,我曾亲眼目睹单位承建的高速公路开通的那个激动人心的瞬间。那一刻,仿佛时间凝固,所有的辛勤与汗水都化作了这条巨龙,蜿蜒在广袤的大地之上,连接起天际与远方,不仅是一条路,更是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梦想,向着更加繁荣的未来延伸。阳光照耀下,路面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每一寸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与智慧。
当我踏上新开通的高速公路,返程回家的路上,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车窗外,景色如电影般飞速倒退,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峦,都在诉说着变迁的故事。而在那飞驰的旅途中,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他,那位默默无闻却坚韧不拔的建设者,或在挥汗如雨的夏日里,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工程质量,确保每一寸路面都坚实可靠;或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毅然站立于工地之上,指挥着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每一次回首,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的身影总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如同眼前的高速公路一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
另外,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与温暖。项目部领导不仅以其专业的素养和丰富的经验为我树立榜样,更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恰到好处的指导。他们耐心倾听我的困惑,细心解答我的疑问,让我在遇到困难时总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同事们亦在我初入职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迷茫之时,主动找我聊天、谈心,给予我无私地帮助和支持。我们风雨同舟,一起面对挑战,共同解决问题,这种紧密的合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一年来,我不仅掌握了办公室管理的各项基本技能,如文件处理、会议组织、沟通协调等,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我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高效与冷静,处理紧急事务时不再手忙脚乱,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并迅速执行。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以中铁四局员工,一个全新的视角,深入去了解建筑行业背后的精彩与魅力。从设计理念的碰撞到施工技术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与期待。
候鸟归来,巢边筑梦。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比喻,它更承载着我对建筑行业永恒的承诺。就像候鸟每年都会回到那个温暖的巢穴,我也回到了这片曾给予我无数灵感与力量的土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与中铁四局并肩同行,共同见证更多的建筑奇迹,让每一座建筑都成为承载希望与梦想的巢穴。 陈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