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4年08月28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6版:政工新闻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处暑 时序已新秋

  《秋枫》 吴怀球 摄

  作者简介:  袁小飞,文学爱好者,文章发表于《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铁道建设》等报刊,以及网络媒体、公众号等平台。现任中铁四局一公司马鞍山区域分公司办公室主任。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乞巧节刚刚过去,处暑如约而至。

  “处暑”二字,意蕴深远。“处”,作“去”解,预示着暑气至此而止,旷达的初秋华丽登场。

  秋天的美,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处暑之际,更是将这份美推向极致。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湖草青青上客舟,辛夷花老麦初秋。”

  一幅幅动人的秋日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宋代文人吕本中,于处暑之际,更是以笔抒怀,绘出一幅跨越南北的思绪画卷:“往昔处暑至,庭中凉意存。今朝徙南国,炎炽异故园。秋影尚遥遥,夜色愈深沉。流连何所依,唯见稻香盈。此间虽为客,秋意已先临,稻花飘香里,暂忘异乡身。”

  他笔下流淌的,不仅是地理之遥引发的乡愁,更是对广袤中华大地上南北气候迥异的深刻体悟。南国的热烈与记忆中的故乡清凉交织,勾动了他内心深处对家的无尽思念。而时序虽未至深秋,夜色却已拉长了思绪,让人在漫长的等待中,意外地捕捉到秋的信使——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稻香,像极了亲人身上的淡淡体香,温柔慰藉漂泊者的灵魂。

  除此之外,在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中,也流传着诸多与季节更迭紧密相关的农谚,它们似一部生动的农耕日历,指导着农事活动的节奏。如“处暑无雨,预示冬日晴空万里,干燥而温暖;反之,处暑降雨,则暗示着冬日将多雨雪,湿冷相伴。”这句谚语以处暑当天的天气为线索,预测整个冬季的气候走向。又如,“立秋之名虽至,而秋意未浓;待到处暑之时,方显暑热消散,秋意渐浓。”这句话标志着夏季的酷热正式退场,凉爽的秋天真正来临。再者,“处暑种萝卜,白露栽蔬菜。”这句谚语简洁明了地指导农民根据节令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体现古人顺应自然、科学种田的智慧。还有“处暑满地黄,家家收拾仓。”顾名思义,地里的庄稼快成熟了,赶紧收拾粮仓,准备投入秋收秋种的农忙阶段。

  此时的田野,色彩斑斓。高粱低垂,如同羞涩的少女;黄豆褪去青涩,披上金黄的外衣;晚粳稻扬花抽穗,香气四溢。在人间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处都洋溢着丰收喜悦和生活温馨。

  农忙过后,天气更加凉爽,最宜赏秋。可以漫步于枫林古道,看枫叶似火,燃烧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可以泛舟于秋水长天,任清风拂面,享受着岁月的宁静与淡泊;可以闲坐于山间小亭,品一壶清茶,观云卷云舒,悟人生百态。

  如此,处暑,不仅仅是节气的更迭,更是生活态度的转变,它提醒平时奔波、忙碌的我们要适时放慢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享受秋日那份难得的舒适与美好。

  袁小飞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4-08-28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5110.html 1 3 处暑 时序已新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