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中国外文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网络国际传播案例征集展播活动在北京举行,中铁四局案例《了不起的中国
基建——架桥神器》入选“中国好故事”影像类精品案例。局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作经验分享交流。
长期以来,中铁四局高度重视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积极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讲述好故事,坚定不移地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鼓与呼。特别是近年来,中铁四局立足基础设施建设主业,积极探索研究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和方式,有效整合各类媒介资源,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共融互通,形成全媒体深度融合、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的品牌传播模式,相继推出“中国速度9小时1500人改造龙岩火车站”“深茂高铁声屏障为小鸟天堂静音”“龙王庙数百米立交桥一夜拆除”等一系列全媒体报道活动,在国内外展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品牌形象。其中,“中国速度9小时1500人改造龙岩火车站”获得了全球数以亿计人次的浏览阅读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评论中国先进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比美国快100倍,该视频获得2018年“国有企业海外传播好新闻奖”“2018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优秀策划奖”“全国党媒十佳原创短视频作品”等荣誉称号。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为理直气壮地对外讲好企业故事、基建故事、中国故事,以大国重器展示中国品牌的硬核实力,2023年初,在企业主要领导的支持和策划下,中铁四局联合安徽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新华社安徽分社等政府及媒体单位,共同组织开展“外国留学生看中国基建”系列宣传活动。
同年3月份,经过多次认真梳理、碰头讨论和实地调研,中铁四局从显著性、代表性、领先性等角度出发,选定了巢(湖)马(鞍山)城际铁路和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钢渡槽两个重点工程,作为第一批试点拍摄项目。前者施工过程中采用中铁四局自主研发的JQBS1100型千吨架桥机以及国内最大吨位高铁提梁机,最直观地展现出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后者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比引江济淮运河高出30多米,渡槽从引江济淮运河上凌空而过,如同高架立交一样“桥上有桥”,形成了一座“河上有河”可通水行船的“水桥”,成为引江济淮工程全线标志性建筑,最直观展现出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
初步选定好工程项目后,中铁四局主动邀请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国外留学生走进施工现场,以差异化的视角、话题体系来进行联动传播。留学生们对中国基建实力感到惊叹,并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感受,让中国基建声名远扬。经过反复沟通和对接后,中铁四局于五一期间正式推出“外国人看中国基建”架桥神器、驭水重器系列短视频,从外国留学生的视角讲述和呈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短视频一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英语、俄语、印尼语等多个内容版本经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在全球20余个国家转发推送,同时,该系列作品还被多次全网置顶发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外交部非洲司、中华全国总工会、《北京日报》《湖北日报》等30余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和机构单位转载转发总点击量超6000万次。
同年7月,中铁四局继续启动新时代·我在中国系列宣传,围绕水环境治理等难题,邀请艾伦、艾琳、马克西姆、索菲娅等外国留学生,分别走进亳州市、六安市、阜阳市、池州市的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等工程现场,实地感受中国破解水环境治理的决心和实力。该系列作品多次全网置顶发布并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同时,得到外交部非洲司、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的转载转发,海外传播效果良好。
2024年,外国人看中国基建系列专题将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背景,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城市的发展,通过新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地标、标志性工程等为主题,体现出人和城市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概念。同时,以外国人打卡的方式,在探访的过程中,融入城市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等内容,与中国的“超级工程”成系列展示。
宋恒 陈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