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
王茂荫,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是唯一一个在《资本论》里被提到的中国人。在清朝道光、咸丰和同治三朝为官,并两次担任监察御史。
王茂荫年幼丧母,其父在外经商,自幼在祖母方氏的谆谆教诲下成长。他步入仕途后,祖母告诉他:“我们王家家风历来是清白的,你做京官一定要清白,我不指望你在当官的同时发财。”王茂荫始终铭记在心,作为清朝廷官逾三朝身居要职的二品大员,他洁身严己,不带家眷,只身居住在歙县会馆。
一天,王茂荫一位很有钱的舅兄找到他,说:“听说政府要实行捐纳举人生员,我想请你替我捐个举人,再买个知县做做。”
王茂荫听后说:“你也想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还是多读几年书吧,以免签名还要别人代劳。”
舅兄以为他在开玩笑,于是笑着说:“现在的知县有几个是书读得多的?我们徽州府的府官不识字也照样刮钱。”
“什么?当官是为了刮钱?如果是这样,老百姓又何必要这个官?这桩事我办不了。”王茂荫生气地说。
舅兄原以为王茂荫是当朝大官,办这事不难,不料却碰了满鼻子灰,便悻悻地离去。
王茂荫因反对和制止通货膨胀,主张钞币兑现一再上疏,而得罪亲王大臣,甚至得罪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咸丰皇帝,结果受到“申饬”,被调离户部。也正是因为王茂荫的币制改革主张,才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将此事写入了《资本论》。
王茂荫执掌国家财政货币事务大权,却并未借机谋私,其身后仅积自身俸银一千余两,作为四房子孙读书费用。所以,晚清之时,王茂荫清廉之名,无人能出其右。
廉洁道理
王茂荫的廉洁故事启示我们:要“重大德、轻财利”,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为导向,面对名与利的诱惑时,应坚守道德底线,不被金钱和虚荣冲昏头脑;要“重家风、轻私利”,注重品德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将廉洁、正直、诚信等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教育子女不贪图小便宜、不攀比物质享受。 司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