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4年10月16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2版:四局要闻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写在渝昆高铁渝宜段开通之际

打造西部高铁建设新高地

  建设中的泸州沱江特大桥 许达 摄

  9月29日,渝(重庆)昆(明)高铁渝宜(宾)段首发列车从中铁四局承建的渝昆高铁泸州沱江特大桥上飞驰而过,标志着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重庆西至宜宾东段正式开通运营。

  渝昆高铁是全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渝宜段正线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共有桥梁73座、隧道40座、站房6座。由中铁四局承建的渝昆高铁管段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负责管段内40座桥梁、39段路基、23座涵洞、10联连续梁,及川渝段550公里轨道工程任务。

  自2020年底进场以来,该项目深入践行高质量建设理念,抓实全流程、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主动出击的“先行者”

  “要在西昆公司信用评价中争第一。”在2021年1月25日的渝昆高铁项目部年度工作会上,时任二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吴军国就确立了施工产值、形象进度、争先创优等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第一条就是要力争在信用评价中取得好成绩。

  中铁四局渝昆高铁项目管段工期紧、管段长、同质化单项工程多。项目部进场之初确立了以“常规工程超前推进、控制工程确保受控、整体节奏快速均衡”为指导的施工管理思路,明确“首件制度、样板引路”,强化施工过程自检,确保各专业首件工程、精品工程的“立标打样”作用发挥,牢牢掌握施工生产主动权。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通过实施开工标准化,运用BIM技术、“五小”创新等建造了“四桥三路”、江阳制梁场及沱江特大桥等多个精品工程段落,有效提升了工程实体质量和外在感观,并通过了西昆公司精品工程综合评定。在国内首个新型双柱式V型桥塔大桥——渝昆高铁泸州沱江特大桥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借助BIM技术,建立高精度施工模型,全流程进行三维施工模拟和施工图深化设计,进一步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同时,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现场人员无感考勤、塔吊安全主动预警、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自动监测,桥梁线型应力自动采集分析,有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实现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2021年2月8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3月18日,大桥主跨顺利合龙。

  2023年1月11日,在京昆高铁西昆公司年度建设工作会上,中铁四局项目部包揽信用评价、综合考评、劳动竞赛、宣传工作等多项第一,10个集体(员工)分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实现对京昆高铁西昆公司全年各项荣誉的“大满贯”。

  智能建造的“探路者”

  进场初期,肩负着打造中国中铁首个高铁智能梁场的使命,项目部成立劳模工作室、党员突击队,但苦于没有经验可借鉴,“智能梁场”如何实现由概念到实践的落地,开局是最艰难的。江阳制梁场项目经理葛艳庆带着团队三去郑州,五上天津,不断学习取经,终于慢慢打开局面。

  在江阳制梁场,项目部借助“互联网+”和中铁四局信息贯通工程,搭建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系统,动态获取钢筋场、拌和站、张拉、压浆等实测数据,一键式进行数据分析、状态预警、任务下发等操作,初步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施工流程标准化、业务管理数字化、机械设备智能化、管理决策智慧化”目标。通过改造、研发钢筋定位网数控加工、U型钢筋加工系统、箱梁模板多功能一体机、智能喷涂机器人等新型工装设备,大力推进机械化建设,减少人员投入60%,提升生产效率30%。依托智能梁场建造,项目部申报发明专利9项、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4项。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智能梁场,项目部陆续承办了渝昆高铁宜宾至嵩明段现场观摩会、中国铁路集团工管中心现场调研、局标准化现场观摩会、四川省铁路建设现场会、成都铁路局物资观摩会等大型调研、观摩活动2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中铁四局在西昆公司和川渝地区的品牌影响力。

  绿水青山的“践行者”

  沱江,长江上游支流,发源于四川西北部,自北向南流经德阳、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六市,于泸州汇入长江。

  由中铁四局承建的泸州沱江特大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江阳区交界处,紧邻沱江和长江的交汇口,地处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珍稀鱼类生态区。为避免永久占用水域,引起水流态、河床地形变化,影响鱼类生存,该桥河道内不设桥墩,240 米主跨一跨过沱江。

  “由于大桥横跨珍稀鱼类保护区,自进场施工以来,我们就将生态环保措施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中铁四局渝昆高铁川项目部总工程师樊国宝介绍道。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通过优化施组,将桥墩基础施工安排在枯水期,避免涉水施工。在基坑开挖时布设沉砂池,加强泥浆回用,桥梁基坑出渣及时外运;油漆、防腐剂等有害化学品堆码远离水体;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沿岸生态环境恢复、绿化,减少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建设项目督查组曾到大桥施工现场开展专题调研,对项目水土保持、水域保护等工作情况给予肯定。

  “我们十分重视环保教育工作,通过编印宣传画册、海报,定期培训教育,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中铁四局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四标项目一分部常务副经理殷泽介绍道。在工程策划及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严格落实沱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全面推行绿色建造,持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绿色高铁。

  2023年3月18日,泸州沱江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新华每日电讯》以《为保护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渝昆高铁一跨过沱江》为题撰文,专门报道了该桥的施工环保措施。

  人文工程的“倡导者”

  和谐的企地关系,是高质量建设项目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与参建单位、地方政府以及新闻媒体的联创机制,在活动策划上提前布局,在新闻宣传上加强联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1年6月,项目部立足渝昆高铁建设,积极联合沿线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渝昆高铁川渝段联合党支部,并相继开展“争当时代先锋,建功西昆高铁”“学习贯彻二十大 决战决胜四季度”“攻坚克难 担当作为 坚决实现两个确保”“砥砺奋进 攻坚克难 确保联调联试期到必成”等主题党日活动,在渝昆高铁沿线充分展示四局红色底蕴,唱响四局党建品牌。

  此外,项目部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内聚力量,外塑形象”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及时、准确,全面讲好渝昆高铁故事,传播渝昆建设声音。挖掘的“云端施工”“云端塔吊女司机”等热点新闻被各大主流媒体集中关注,先后被新华社、新浪微博、B站、小红书等媒体平台广泛报道,3次登上微博热搜,被时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转发点赞,总计话题阅读量超1亿人次,成功打造云端施工品牌IP,并获第九届最美企业之声银奖作品。项目创作的《渝昆高铁泸州沱江特大桥主跨合龙》作品获评第五届“铁路好新闻”图片类B组十佳作品。四年来,项目部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工人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用稿200余篇,受到业主单位和行业系统的广泛好评。

  四载耕耘,项目部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泸州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中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渝昆高铁“安全优质铸精品,创新争优当先锋”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渝昆高铁渝宜段的顺利开通运营,标志着中铁四局不辱使命,奋勇争先,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渝昆高铁的建设任务,向沿线人民交付了一项精品工程、绿色工程,为高效率打造西部高铁建设新高地贡献了四局力量。 王昊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4-10-16 ——写在渝昆高铁渝宜段开通之际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6191.html 1 3 打造西部高铁建设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