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雄安新区讯 10月22日,雄安新区环保局检查组到中铁四局四公司雄(安)忻(州)高速铁路先开段及相关配套工程项目部工地开展例行检查。项目部正在进行隧道土方回填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却不见尘土飞扬。容城县环保局局长郭伟杰在检查结束时说:“项目部展现的文明、环保施工工作让人印象深刻,做法值得推广。”
雄忻高铁全长342公里,其中,项目部管段长约2.1公里,施工内容包括路基、桥梁和隧道等施工内容。在长达两年多的施工中,“绿色施工”早已成为项目部的一张闪亮名片。
“‘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大临建设开始,我们的目标就很明确,全面贯彻党中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向新区交出一份绿色答卷。”项目经理侯超说。
项目部以智能低碳、生态循环为指导思想,以统一布置、集约管理为实施要点,由代建指挥部集中审查,统筹安排,实现征地用地、驻地管理、工人社区集约化。合理利用场地,全面推广绿色装配式护坡,降低钢筋混凝土等的使用,普及房屋、道路、围挡、水沟等装配式结构,降能提效,迈出绿色施工第一步。
施工过程中,该项目联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对现场装配式护坡、喷锚面调整及混凝土性能进行研究改良,有效减少现场固体材料污染,实现施工全过程控制规范。同时,该项目加强与新区环保局、县综合执法队对接,采用污水自动监测、环境监测、车辆清洗监测等七大信息化监测系统,让绿色施工做到无死角。
青海省德令哈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炳玉到项目部观摩时,看着整洁有序的施工场面不禁称赞道:“中铁四局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因地制宜实行“挖装运卸”一体化作业模式,将碳排放量减少了81%,并采用砂石分离机集成一体化系统,分离后的浆水通过压滤机系统,做到了污水零排放。同时,引用新能源电动装载机和混凝土运输车,对比传统燃油设备,每台每年能节省柴油消耗2.5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75吨。该项目还选用空气能热源泵代替传统的电锅炉、燃气锅炉,为搅拌机持续提供恒温热水,解决拌和站冬季施工时水温低、料仓砂石料结冰的问题,每年节省用电38万度,减少碳排放380吨。
“项目部绿色照明系统、环境监测设备、料罐集中收尘、装配式隔墙、下沉式上料平台等都是创新的环保措施。”项目副总工章雷军指着现场各种设备说道,“我们用污水净化器,将生活污水转化成清水用于道路倾洒,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智能化设备应用,智慧梁场、智能钢筋配送中心等等的应用,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也更好的实现了节能减排。”侯超表示。
一系列举措切实助力绿色施工,该项目被授予河北省唯一“无废工地”称号,荣获中国中铁股份公司“2023年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奖。 赵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