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名臣、理学家,历任地方按察使、巡抚、礼部尚书等职,27年仕途中,他始终以周敦颐的“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自勉,清正自守、政绩卓著,成为古代廉吏典范。“为人要诚实,存心要谨慎,学术要醇正,品行要端正,操守要清廉,任事要勤敏。此居官之急务也。”张伯行一生勤政廉洁、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御笔 “廉惠献猷”四字赐之,并誉其为“天下清官第一”。
出任江苏巡抚期间,江南一带官场贪腐现象严重,六合县王县令将自己绘的一幅画悄悄送到张伯行府上请其指教,张伯行回家后查看,画轴内竟掉落一根金条,随即叫来王县令,说:“你的画不错,我收下了,礼尚往来,我也送你一幅字。”王县令欣喜地接过字幅,却对手中字幅重量疑惑,遂也从画轴里抖落出一根金条。事后,为谢绝各方馈赠,张伯行立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文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仅五十六个字,却使用八个“一”“八一巡抚”的美名自此产生。
张伯行一生多在繁华富庶之地为官,却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保持着寒儒本色,他坚持立功、立德、立言,对官场陋习深恶痛绝,始终践行“只饮江南一杯水,四海清官数伯行”,砥砺品行,保持清正廉洁底线,其功绩品行不仅享誉当世,亦为后人称颂。
廉洁道理
“八一巡抚”张伯行的故事启示我们,一丝一粒、一厘一毫,看似细小,却能够凝聚高尚品格,成就民心向背。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高标准、严要求,其实就在这毫厘之间,行止坐卧皆有廉,不取一丝一毫,不搞萧规曹随,敢于自我革命,勇于对陈规陋习说“不”,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廉洁本色。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