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5年06月18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4版:生产管理

四公司:信息化技术为施工生产装上“智慧大脑”

  本报合肥讯 6月16日,在中铁四局四公司合肥市包河区卫岗TOD工程总承包项目部智慧建造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乌兰一行被数字化平台演示的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吸引。

  在该项目部,不管管理人员在哪里,只要手机联通网络,轻轻一点“AI智能巡检系统”应用程序,就能看到施工现场的实时情况:拉远,可以看全貌;拉近,连掉在地上的螺丝都可以看清。

  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与处理。例如,掌握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当其进入危险区域时,自动发出警报。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测其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行。

  “我们采用的AI智能巡检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安全质量隐患并及时发出预警,大幅提升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巡检施工现场仅需10多分钟,相较于过去节约50%以上的人力资源。”项目部安全生产总监王锋刚说。对于发现的安全质量隐患,管理人员会同步上传到该系统的“问题播报”板块,填写隐患区域、隐患描述、整改负责人、整改期限等表单,在整改完成后复查,重新拍照上传,确保整改闭合。

  而四公司其他项目也得益于智慧工地的建设,施工生产始终安全有序。在(北)京滨(海新区)城际铁路4标项目部施工现场,一块可视化大屏幕成为作业人员的关注焦点。施工前,他们都会先看看大屏幕上由BIM技术模拟的施工动画演示。“从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到建设、运营,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新场景覆盖工程建设全周期。尤其是在施工阶段,通过动画演示可以让作业人员更清晰直观地了解操作要点、技术难点和注意事项。”项目部总工程师吴亚龙介绍。

  通俗地讲,智慧新场景就是在施工前让建筑物在电脑中“建设”,梳理施工顺序,可视化解决技术难题,辅助施工组织和成本管控,提前发现解决设计图纸及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减少返工率。目前,该项目部已完成桥梁特殊孔跨、隧道进口U型槽、明挖段、1号竖井、盾构区间、2号竖井等BIM建模。同时,智慧新场景中嵌入“BIM模拟进度系统”,以3D模型清晰显示各工序的开始时间、节点目标、责任人等信息。

  沪(上海)渝(重庆)蓉(成都)高速铁路上海至南京段2标宝慧制梁场的智控中心,是在国铁集团“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按照“1+8”模式搭建。“1+8”指的是在智控中心内依托三维数字孪生梁场等8个系统,全面感知预制生产信息,实现预制梁制、存、运、架等工序的全周期管理,自动采集90%的生产数据,与BIM模型关联,实现数据采集和录入的少人化。其中,基于自主化BIM平台的铁路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应用,在全国高速铁路建设中首次打破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平台和梁场生产系统信息的交互壁垒。此外,该制梁场的智控中心可以自动编排箱梁制、存、运、架的施组计划,结合梁场数字孪生模型和各工序额定时间,运用智能算法推演生产流程,辅助管理层决策和生产调控。 杨帆 赵雅慧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5-06-18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9080.html 1 3 四公司:信息化技术为施工生产装上“智慧大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