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5年07月30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7版:花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触动

  入伏前的风带着黏腻的热,我坐在车里摇下窗,想透口气。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哨音,混着整齐的口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1、2、3、4!” 目光循着声音望去,思绪猛地被拽回军营——“黄浩然!喊口号能不能大声点?没吃饭吗?”班长的吼声仿佛还在耳边。

  记得初到兰州那天,站在西站的站台上,望着这座被称作“金城”的城市(古人说“金城汤池”,原是喻它固若金汤),心里却没半分欣喜,反倒空落落的,像做梦时从高处往下坠,想抓点什么,偏是什么都抓不住。梦想明明就在眼前,脚却像灌了铅,迟迟不敢迈上那辆漏风的绿皮大卡车。

  基层部队里,体能训练是重头戏。天刚蒙蒙亮,训练的哨声就划破晨曦。我的班长,身材魁梧,皮肤黑得发亮,据说摔跤能连续赢十八场。我不信,想要向他发出挑战。有次越野拉练,我总一股脑冲在最前面,他却不紧不慢跟在队伍中间,给掉队的战友递水、鼓劲,帮着扛枪。等我喘着气在终点等他们时,他盯着我,嘴唇抿成一条线,没半句表扬。过了好一会儿,才沉声道:“有的时候,团队的意义比个人重要。”

  那句话像块石头砸在心上。后来我学着他的样子,训练时留意身边体力差的战友,扯着嗓子喊“再坚持几步”。看着他们咬着牙跟上队伍时,忽然觉得,19岁的少年好像也有了点小大人的模样。

  2020年8月18日凌晨5点,警报在营区炸开——四川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青衣江流域全线超保,大渡河、岷江下游也险情告急。我们旅接到命令立刻出动,可抢险名单里没我的名字。我攥着衣角闯进作战值班室,硬着头皮跟连长、指导员请缨。到了一线,我们连轴转了两个昼夜:扛了四千多袋沙包,搜了两百户人家,转移了一千两百名被困群众。到最后一个村子时,有个村民急冲冲跑来,说他妻子要生了,试了各种办法都转移不出去。我们合计着,冲锋舟太快太颠,孕妇肯定受不住,于是我和班长、副班长、驾驶员,找了副担架,从一片没完全淹没的庄稼地里抬她走。脚下的泥地被水泡得软乎乎的,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孕妇呼吸急促,大概是快生了,我们一边尽量把担架抬稳,一边不停地跟她说话:“别怕,稳着呢”“马上就到了”。走了不知多久,终于看见远处急救车的灯光,把人稳稳送上车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天不知不觉放晴了,我靠在班长肩上,眼皮一沉,就那么睡了过去。

  时间过得像场梦,还好是场甜梦。退伍到现在,角色还在慢慢转,可那些刻进骨子里的习惯,改不了,也不想改,大概早就顺着血液,成了生命的一部分。2023年7月,我穿上了“中铁蓝”,工作服左上角的“中国中铁”标志,像当年帽檐上的红星,在心里闪闪发亮,也如愿以偿成为了铁军中的一名新兵。刚到工地时,满眼都是叫不出名的机械、弄不懂的工序,新鲜又陌生。我总借着去现场拍照的机会,追着同事问:“这材料叫啥?”“承台墩身要咋施工?” 工地上的同龄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却总耐心答我。你一言我一语里,我慢慢摸清了环境,心里也对项目各部门各项工作有了谱。

  想到这里,我摇上车窗,目光从那扇绿色的大门和哨兵身上移开。这条路明明走过无数次,今天却格外不同。许是阳光的角度变了,又或许是地上的光影,比往常更斑驳些吧! 黄浩然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5-07-30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9643.html 1 3 触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