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铁四局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生产营销年均双超千亿元,在建工程项目对建筑钢筋、水泥的需求量也急速增长。因传统分散采购招标流标率较高,钢材、水泥采购遭遇有史以来的成本高点、供应难点,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发展。
面对严峻挑战,2020年,中铁四局总部机构改革,成立物资设备部。1995年参加工作,参与和主持过房建(工建与民建)、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施工,有着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张汉一,被组织任命为局物资设备部部长。
“刚上任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很重大、压力非常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四局从来没有单独成立一个新的物资设备部门。当时股份公司和局里正好在机构改革,应该是部门在裁撤,人员在裁编。所以,那个时候局里能新成立一个物资设备部,可见局党委、局对全局物资设备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也非常高。”谈起上任局物资设备部部长的感受时,张汉一这样说道。
物资集采和战略合作成为新成立的物资设备部的主要工作思路。面对局日益增长的生产营销规模,张汉一冷静分析,给自己的工作总结出“物资设备作为成本要素的重要意义在采购。既然它占据了项目建设采购量的几乎70%”,那就先抓钢材,第二抓水泥,再抓其它供应料。
张汉一带领部门员工认真学习管理制度,深刻领会职责定位,迅速树立“战略集中采购彰显规模效益”的工作理念,前往南钢、永钢、海螺、龙鳞等国内知名建筑材料供应商厂家,进行多次战略集采研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7月23日,中铁四局与南京钢铁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8月7日,首批满载260吨南钢钢材的8辆货车抵达中铁四局南京南部新城项目,战略集采“第一子”成功落下。
截至2021年底,中铁四局与84家主流钢筋、水泥等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钢筋和水泥开累集采成本得到较大降幅。
如今,全局物资集采体系基本构建完成,辐射局物资设备部,物资公司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6个区域集采中心;昆明、西藏、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广西、江西、贵州等12个省级服务站。六大集采中心的布局坚持以全局项目为核心,同时与股份公司八大中心相配合,也考虑到全国钢厂的分布。
实施战略集采以来,中铁四局项目未发生一起因物资不到位而停工待料现象。特别是2021年5月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巨幅波动,短期涨幅每吨超1000元,多数钢厂、钢贸商对市场持观望态度,频频停止发货,诸多施工企业被迫停工待料,而中铁四局与战略合作伙伴深入沟通,保障了物资供应照常有序。
张汉一细心思考全局物资设备运转的每个环节。他带领部门员工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将原有的9项物资设备制度精简为5项,明确10条行为准则、30项罚则。新制度融合战略集采、置换采购等新模式,规范招标采购统一监管,界定设备验收合格标准,强化设备转场安全管理。与此同时,他还立足工作实际探索创新,推动与南钢、宝武旗下的专业公司开展合作,将华东区域60个项目2万多吨废钢直接送回钢厂回收,实现“双赢”。
关于废钢如何处置,张汉一表示,建筑企业产生的废钢数量较大,牵涉到成本管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敏感问题,万一处置不当,容易导致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我在思考,怎么办?那正好呢,我们已经跟很多钢厂有了战略合作,那么我们买了钢厂的钢材,钢厂用车把钢材送过来,回去的时候再顺便把废钢拉回去。现在做废钢回收已经有2万多吨了,效果非常好。当然了,也有很多特殊的原因,但是这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汉一说道。
勤思敏行的张汉一,还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和做法,他主持的基于战略集采的《大型建筑企业以总成本领先战略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题,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21年度,他被授予局“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李茂 徐非凡 曹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