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中铁四局安装公司施工的深圳地铁运营控制中心主体完工,进入智能设备全面调试阶段。这是我国目前与铁路、公交、航空转乘无缝对接的亚洲规模最大及智能水平世界第一的智慧交通项目。
坐落在深圳南山区塘朗山南麓深云车辆段的地铁运营控制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负责全市33地铁条线路的运营协调、信息共享、管控监督和应急指挥。该项智慧工程围绕布局改造、系统扩容、需求深化、智能升级展开,总投资达20亿元。价值7.3亿元的设备涵盖配电、环控、给排水、消防、装饰装修、智能化、KVM系统等功能,包括1263台大型设备、38137套组件,核心技术在各供应商,业主招标文本与设计方案只提出功能性要求。为此,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宗玉涛为首的商务协调组、总工程师张睿为首的集成技术组,与116家供应商对接,最终拿出业主满意的集成方案和安装图纸。
控制中心面积大、分区杂、设备多,对环境温控非常严格,张睿与主责供配电责任区的工程部部长周程,对冷水主机、冷却塔、空调水泵、组合式空调箱、机房专用空调等进行全面研究,拿出最佳集成方案;宗玉涛与各厂家协调沟通,签订合同。为确保按期安装,技术主管夏天天驻厂督促学习,成为熟悉智能综控、综合安保、智慧通信集成技术的能手。
虽然材料设备进场难,但最难的是冷水机组和蓄冷罐的吊装。要把这104吨超重大型设备吊至高77.4米的A塔楼顶,吊装高度达92米,安全风险极大。项目部领导班子组成专项安全卡控组,张睿针对各项风险源制定安全技术保障方案,安全总监郭军良将各项卡控措施落地到位,物机部部长严金龙严格把关各种机械设备进场,现场管控施工队长杨兰法在设备验收后,落实人员分工和作业流程交底。3月30日,500吨起重机械进场组装、加臂升高;31日至4月2日,4台8组冷水机组和蓄冷罐,在地铁运营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吊装安全就位。
3月份,深圳疫情严重,封控造成停工半个多月,使工期压力陡然增加。项目部及时与各供应商协调,合理安排集成设备、配套组件、装饰材料运输和调试人员进场,向地方疫情管控单位报备。为确保施工防疫两不误,项目部采取封闭式施工,节假日不休,班子成员带班作业,确保工期。
“项目是企业创誉创效的最前沿,实现盈利是管控的着重点。”宗玉涛说。“为抢占智慧交通市场的制高点,我们投标时降造1.92%,成本压力巨大。好在有公司副总级项目经理齐胜利帮助运筹指导,现在完成责任成本目标有望了。”项目部以“争取盈利合同份额、优化控制施工投入”为原则,班子成员分兵把口,三管齐下,利用设备集成、选型优化、功能兼容,先后立项45项,变更额近千万元;利用BIM技术建模,精细优化管道路径、线缆路由、人力机械的布局,降本显著;通过商务谈判、集中采购,降费增效,尤其是与信誉最好的通信供应商合作,技术降本减亏数百万元。 (宗荣磊 刘晓彤 尹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