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历经8个月鏖战,中铁四局五公司上(林)横(县)高速公路项目部承建的西津郁江特大桥主塔高度突破70米,建设进程过半。在邕城南宁,“四局铁军”以机械轰鸣奏响奋进的战歌,以铮铮铁骨发出“建功郁江桥”的誓言,力争将高效优质的工程交付八桂大地。
项目部管段5.179公里,施工内容包含特大桥、服务区、互通枢纽、跨线分离桥、匝道跨线桥和路基、涵洞等,其中西津郁江特大桥是全线唯一控制性工程。
西津郁江特大桥长1190米,主桥长680米,主跨400米,设计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其中13号、14号主塔分别高143米、138米,预埋件多、爬模转换、模板支护困难、多工序交叉施工,安全管理难度极大。不仅如此,该桥位于西津水利枢纽上游4公里处,水流量巨大,而且主塔向江岸前伸100米、,高度大且水位深,其施工难度之大、安全风险之高绝非寻常方法所能管控。
“难点即是突破点。安全管理难,那就将难点细化,层层分解,用科技创新来打破难题。”项目经理周海峰带领队伍践行科技创新路线,解决施工安全难题。2010年参加工作的周海峰,曾先后参建南宁英华大桥、青山大桥、玉洞综合管廊、那平江水域治理等广西重点工程项目。也许是他与广西的缘分使然,赫然有着一股“广西狼兵”的冲劲。他带领技术人员白天勘察现场,晚上研究施工图纸,日复一日,反复论证,首创国内10米以上水深、上千平方级别深大钢板桩围堰采用半边湿封半边干封施工工艺的先例,发明钢护筒拼接辅助、低摩阻多层导向架、满堂支架预压沉降检测、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等工装工艺,有效降低了桩基施工的安全风险,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做好安全风险预防,周海峰同安全总监黄燚一起反复探讨论证,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源273项。同时,着力加强“智慧工地”推广应用,从进场之初的实名制平台认证,到全方位的动态监控系统和施工可视化系统,再到VR智能施工模拟平台,形成了“端+云+大数据”的全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这座大桥是郁江上最大的桥,建成后必定是当地的标志性工程。能参与大桥建设我很自豪。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倾我所能把大桥建好。”项目部副经理李旭说道。李旭负责的郁江桥施工工区在郁江另一头,往返驻地、工地需要坐船,非常不便。为此,他住在工区,便于贴近现场指挥。同时,作为党群工作协理员,他积极了解作业人员诉求,定期开展座谈,加强与作业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目前,项目部的路基挖方完成436万方,占设计总量的92.5%;路基填方完成156.6万方,占设计总量的93.8%;桥梁桩基219根全部完成;西津郁江特大桥施工任务完成已过半,工程建设已然进入决胜时期。项目部先后获得202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信誉评价AA,在广西上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组织的全线施工生产考核中五次获得第一名。
(秦腾龙 陈海锋 刘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