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落……好!”随着司索工的一声口令,6号厂房最后一榀钢屋架于12月15日安装到位,中铁四局市政公司承建的景德镇陶溪川二期B区音乐培训中心的节点目标按时完成,确保“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19日至20日在景德镇如期举行。
景德镇陶溪川二期B区总用地面积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5万平方米,为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二期的组成部分,其中音乐培训中心由2栋老旧瓷厂构成,其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闲置多年,亟需修缮更新、展示形象。
“120天完成音乐培训中心2栋老窑厂的外立面和屋架工程!”为积极配合“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的筹备、向世界展示千年瓷都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项目部当仁不让接下建设单位的军令状。
7月21日,项目部召开“大干120天 献礼阿拉伯艺术节”劳动竞赛动员大会,在目标明确、奖罚分明的制度下,10支劳务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施工现场掀起了比干劲、赛贡献的新高潮。“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项目部的劳动竞赛了,前年、去年都没有取得好名次,这次一定要拿得头名。”外幕墙工程的劳务队伍负责人诸青说道。
虽然工程体量不大,但建设单位要求最大程度保留老厂房原貌,大量修缮保护工作与新增钢结构、屋面安装同时进行,使得施组难度更上一层楼。“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能否配备到位,每个工序如何安排达到最优……”为了第二天工序穿插作业顺利开展,项目部每天下午5点召开进度协调会,总结工作、协调问题、布置次日计划。本来计划1小时结束的会议常常延长到晚上8点,食堂的饭菜往往热了又热。
“要不是老天赏脸,我们就完不成节点任务了。”项目部副经理张贺展示着晒黑了的胳膊打趣道。今年,景德镇的天气一反常态,本该是汛期的夏秋季节晴空万里。罕见的晴好天气既成为抢抓生产进度的机遇,但也带来了高温作业的“烤”验。盛夏上午八九点的工地,钢筋已开始烫手,每个工人的脸上都晒出显眼的帽带印,成为工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临近年终收官时刻,施工生产面临的压力就越重。12月6日,音乐培训中心还有13榀钢屋架尚未焊接、吊装,而此时距“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召开已不足半个月,距既定的工期节点更是不足10天。项目部迅速梳理剩余工程清单,重排施工计划。召集钢结构队伍和吊车司机开展专题会议,围绕钢屋架吊装这个“牛鼻子”集思广益、合力攻坚。最终敲定的腾挪材料场地、3部吊车配合的施工方案,不仅使施工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吊装时间也大幅缩短。最终,音乐培训中心的屋架、檩条安装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完成。
大干不是蛮干,施工中,项目部面对从未涉足的工业遗产修缮改造业务,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坚持样板引路,着力将该工程打造为城市更新、陶瓷文化传承和工业遗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
走进施工现场,“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等安全警示语随处可见。夜间轮班施工期间,安质人员巡查、旁站,清点人数,检查工地照明情况,为现场大干保驾护航。
由于该项目是EPC模式,边设计边施工的节奏使得现场情况与图纸常有出入。为此,工程技术部门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对接设计单位,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项目部在施工中始终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将老旧砖块和腐蚀开裂的木屋架小心拆除,通过打磨、注胶、刷漆等多种工艺修补后再重新利用,原汁原味还原老旧瓷厂的历史风貌,留住了景德镇宝贵的工业遗产。
120天的全力以赴终于在初冬结出了硕果。音乐培训中心2栋老旧瓷厂焕然一新,复古的红砖墙和木屋架鳞次栉比,充分彰显了景德镇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特征,与周边地块保留厂区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
(车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