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老家种有两棵山楂树。每年金秋,红亮亮的果实缀满枝头,光是看着,就叫人两颊生津。
山楂成熟后,奶奶喜欢掏去果实中的核儿,细心切成片,然后规规整整的铺在山头的空地上,直等岁月将它风干。风干后的山楂,不仅仅有着酸的味道,它还有了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有了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味道,会在某个日子里的清晨,浸泡在一杯温热的开水里,加上一勺蜂蜜,搅拌、融合,喝起来,美滋滋、酸溜溜、甜丝丝。
“酸”这个在常五味中排号第一的味觉,不仅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还能在烹制肉类时,加速肉的纤维化:一碗红烧肉,放入两片干山楂,吃起来,不肥口、不塞牙,肉质细嫩让人留念。山楂的“酸”,早已成为中国饮食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种境界。
而当酸味和甜味结合在一起时,它还能使甜味变得更加灵动、更加通透。新鲜的山楂,经由麦芽糖的碰撞,它成了脍人口炙的冰糖葫芦;经由霜糖的缠绵,它成了让人吃不腻的冰霜雪球。而更加精致的做法,则是把山楂打碎熬成粥状,待冷却后切成方块,再顺势淋上一层桂花糖,酸甜相宜,如秋日暖阳攀附在舌尖、心间。
在寒冷的冬日,有了鲜红、酸甜的山楂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仿佛也会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散文/贾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