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二公司新建沪通铁路站前Ⅶ标项目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紧邻上海东站,标段线路总长约26公里,工程总造价约37亿元,建成通车后对于提升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自2022年7月进场后,项目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民工“五共”管理,为700多名农民工建设了8000平方米产业工人社区,并通过念好“管育维暖”四字诀,打通产业工人成长“快车道”。
念好“管”字诀,抓实产业工人队伍管理。项目部聚焦管理提升,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引进专业化物业公司、压实班组长带班责任,建立“项目+物业公司+班组长”的管理组织架构;安排专门力量对社区硬件设施、宿舍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等进行定期巡查;设置社区动态栏、评优评先公示栏等,及时公开项目部重点、热点和产业工人关心点,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设立管理意见箱和食堂意见簿,畅通产业工人诉求表达渠道。目前,社区管理和谐稳定,公示食堂菜品、各类活动、评优评先等事项200余项,开展各类巡视巡查70余次,入住的18家队伍367名工人对社区的管理服务整体较为满意。同时,项目部还围绕施工生产重心,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按照“阶段考核奖励、最终总结表彰”方式,先后开展4次劳动竞赛表彰,在产业工人队伍中评选各类先进人物5人次、先进班组1家,充分调动了广大产业工人奋勇争先的激情。通过推行“社区之星”考核评比,加强农民工宿舍卫生、行为文明管理,逐步将产业工人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
念好“育”字诀,助力产业工人赋能提素。项目部在社区内设置“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工作室”,配备党史教育、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健康养生等书籍,供产业工人阅读;依托社区“沪通学堂”,全面开展“工友大讲堂”活动。同时,加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培训和施工技术培训,让产业工人能力建设更加“立体化”。根据活动清单,项目部先后组织观看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党史教育、劳模事迹、超级建筑工程等专题纪录片9次,工人参与率达90%;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覆盖式开展进场安全培训、安全警示教育、劳动保护宣讲、安全消防和防台防汛等应急演练等15次,共计900余人次参与;根据现场施工实际,开展房建、路基、桥梁涵洞等方面施工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约600人次;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利用周交班会、班前安全讲话及月度停工检查等时机,传达各类文件制度、上级要求等40余次;通过邀请工人出身的“草根教授”张慈光开展《建设心灵 改变命运》健康公益讲座,联合东海派出所开展普法教育、消防反诈宣传活动,定期开展道德讲堂等形式,引导产业工人加强素质建设,不断自我提升。
念好“维”字诀,夯实产业工人权益保障。为建立工人维权服务机制,项目部商务管理部牵头组建“产业工人维权志愿服务队”,按月进行工人工资支付签认,按季开展“工友法律维权咨询讲座”,不定期现场核查劳务队伍进场人员名单及工资发放情况,确保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不受损;在社区入口处设置具有人脸识别、实名制管理功能的闸机,开发使用“一卡通”实名管理系统,并将录入数据同步传输后台,加强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同时,项目部加强对劳务队伍用工监管,不定期对入场工人进行寻访调查,保障工人劳动合同签订及时、劳动保护措施到位。目前,项目部组织产业工人集中工资支付签认5次,开展各类维权法律讲座、维权志愿宣传3次,通过轮值安全员、工地巡检核查进场人员名单及工资发放情况7次,最大限度维护和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念好“暖”字诀,提升产业工人幸福感。项目部在社区成立“工友服务驿站”,配备便民超市、理发室、医务室、活动室、饮水机、智能洗衣房、智能浴室、丰巢快递柜、探亲房等10余项便捷服务设施,改善产业工人居住生活环境。把服务普惠工作放在首位,定期开展“上门理发”“社区观影”等活动;疫情期间,联合高永村卫生室上门集中开展核酸检测;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赠送防疫礼包”慰问、返乡志愿购票服务等活动;创新开展党群工作协理员“五个一”工作制,即每天进行一次社区巡查,每周进行一次工人走访,每周组织一次宿舍检查,每周参与一次工人就餐,每季组织一次工人座谈会,深入了解工人工作生活状况,主动帮助他们排心事、解难事。通过搭建驿站服务平台,制定暖心服务清单和“五个一”工作,加强了与产业工人之间的互动联系。项目部累计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活动60余次,收集并解决各类问题30余条,将工人关心关爱工作落到实处,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更有“温度”。 赵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