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3年08月09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1版:四局要闻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中铁四局勇当“轨道上的安徽”急先锋

  江淮大地,铁网纵横,涌动着澎湃的发展动力。中铁四局作为驻皖央企积极助力“轨道上的安徽”建设。8月3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模,阜(阳)淮(北)铁路全线首个零号块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阜淮铁路工程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7月14日,宁(南京)马(鞍山)城际铁路马鞍山段最大站体——采石河站承轨层结构顺利浇筑完成;7月1日,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固镇段全线开始架梁……截至目前,中铁四局在安徽省境内参建的十余项铁路工程均按预定时间节点快速有序推进。  推动快速建造 擎起钢铁巨龙  今年初,中铁四局就紧锣密鼓地部署安排,持续加强对安徽省内铁路重点项目的管理策划、生产组织与进度管控,对安全、质量、进度、信誉等情况进行及时预警、及时纠偏、及时优化。积极完成业主的工期节点要求,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按下了安徽铁路建设的快进键。  春节后,在中铁四局合(肥)新(沂)铁路安徽段站前七标众兴制梁场,31岁的制梁场副总工刘宇宏时刻牢记认真、细心几个字,往返于施工现场和办公室,向技术员分配工作任务、汇总技术资料、主持技术交底、检查施工质量。除了日常工作外,他还负责施工组织方案编制、QC小组科研攻关、维护项目部信息化平台运营,常常忙碌到凌晨。8月7日,经过刘宇宏等建设者们的努力工作,众兴制梁场已完成预制箱梁412片、提装梁完成334片。  “假期不打烊,项目加速跑。”“五一”假期,中铁四局在安徽的阜淮铁路、巢(湖)马(鞍山)城际铁路等建设项目大干正酣。阜淮铁路蒙城制梁场,全线首片预制箱梁顺利浇筑完成后,又迅速组织开展了“大干120天”劳动竞赛动员大会,吹响了全面大干的冲锋号角。6月21日,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斜拉桥——巢马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副汊航道桥,在世界额定起重量最大的CQ1800B型架梁起重机的吊装下进行首节段钢桁梁架设,标志着大桥全面进入主体钢梁架设阶段。  徽山皖水间,中铁四局参建的滁宁城际铁路等一条条钢铁巨龙也在加速推进。去年刚刚从安徽理工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的陈晗来到滁(州)宁(南京)城际铁路工作,从学习工程实操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从一名大学生快速成长为勤奋刻苦、业务精湛的骨干技术人员。6月底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投入运营,参加工作即将满一年的他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推动精益建造 建设优质铁路  道路通,百业兴,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近年来,作为央企皖军的中铁四局对建筑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始终如一,全面升级精益建造体系,建设着一条条优质铁路,回馈着安徽人民的厚爱和信任。  中铁四局先后建立区域管控组和试验检测管控组,不断夯实质量管控能力建设。同时,大力夯实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编制《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综合篇》《铁路梁场标准化施工手册》《桥梁施工标准化手册》《隧道施工标准化手册》《项目施工标准化作业创新篇》等系列标准手册,并配套构建直观明了的管理流程,推进各项作业管理及各工序流程化、标准化管理。  紧跟建筑行业前沿技术,将质量管控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中铁四局在普及应用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先后在昌景黄铁路项目部、合新铁路项目部等省内铁路项目积极推行和应用智能张拉系统、搅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试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施工数据及时收集,利用后台智能预警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预警,为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提供了数据保障。  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的众兴制梁场承担中铁四局合新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HXZQ-7标管段内3座特大桥总计582片箱梁的预制施工任务。该制梁场以智能化建造为抓手,统筹推进项目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其中,场区内钢筋加工场从原材料进场至半成品加工至运输,均由数控智能设备进行流水线作业;建设信息化控制中心厂区内全网络覆盖监控系统;研发及引用遥控钢筋运输小车、箱室内遥控养护机器小车、平移式龙门吊双层养护系统、预应力定位网焊接机器人、内模自动走行系统等智能设备,为精益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绿色建造 建设大美安徽  大美安徽,山清水秀,需要珍惜和呵护。作为属地在安徽的建筑央企,中铁四局深入贯彻国家和安徽省关于“绿色发展”“绿色建造”的要求,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环保筑路。  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巢马城际铁路工地,中铁四局项目组建后就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制定《大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物资采购制度》《钢筋及废旧钢筋的管理办法》等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并从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环保、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依托工程特点,因地制宜,进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策划,制定材料消耗指标,使用新型节能设备,周转使用材料,并做好资源的再生利用工作。  隧道弃碴是隧道施工产生废弃物,弃碴处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耕地林地、增加建设投资,而且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垮塌滑坡,是工程建设的一大难题。为此,中铁四局积极探索工程项目资源综合化利用的新路子,通过弃碴集中加工再利用的方式,生产出工程施工中所用的碎石、机制砂、石粉等材料,变废为宝,实现了良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9年6月5日,国内环保化智能化最高的洞碴场在(南)昌景(德镇)黄(山)铁路途经地休宁县龙源村开工建设。同年11月18日建成投产后,该洞碴场紧扣“智能化”这一关键词,在智能技术上下功夫、做文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该场已生产高品质机制砂62万吨,基于产量稳定、质量优质、管理规范等品牌优势,多次获得业主嘉奖和通报。  如今,在14万平方公里的江淮大地上,中铁四局参建的铁路线,就像一根根跳动的琴弦,连接着城市与乡村,奏响着“轨道上的安徽”腾飞的旋律。 文良诚  图为中铁四局承建的昌景黄铁路休宁河特大桥 刘玉才 摄(影像四局)

  编者按

  作为驻皖央企,中铁四局在安徽省内建成和在建一大批铁路工程,为安徽省铁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通讯《中铁四局勇当“轨道上的安徽”急先锋》从快速建造、精益建造、绿色建造三个方面,对中铁四局近年来助力“轨道上的安徽”建设进行深度报道。中国交通报、安徽日报、中安在线、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也予以摘要刊登。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3-08-09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9767.html 1 3 中铁四局勇当“轨道上的安徽”急先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