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东部大鹏湾绵长的海岸线上,闪烁着一颗灿烂的明珠,那就是素有“东方夏威夷”美誉的著名海滨旅游景区小梅沙。小梅沙三面青山环抱,一面海水蔚蓝,一弯新月似的沙滩镶嵌在蓝天碧波之间。阳光、沙滩、海浪,吸引了前来搏击大海的成千上万的弄潮儿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支具有抗美援朝红色基因、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铁军队伍,他们便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中铁四局。
2001年,中铁四局五公司中标深圳地铁1号线,首次进入深圳基建市场,从科学馆站出发,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优质高效建设了深圳地铁2、4、5、10、11号线。22载辛勤耕耘,五公司用行动参与深圳速度,见证了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的飞速发展。如今,他们继续秉承“钢人铁马”的铁军精神,勇往直前,继续在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书写新的篇章。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是通往大鹏新区的第一条地铁线。由五公司承建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一工区施工内容为小梅沙站至溪涌站区间,全长3.279千米。”
“深圳的夏天格外炎热,似乎可以将钢筋融化”,钢筋工欧双喜技术精进、娴熟,手上虽戴着厚厚的胶皮手套,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行动,绚丽焊花挑起指尖“舞”,欧双喜说:“焊接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危险活,对工艺的要求极高,拿起焊枪就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不能容忍一丝一毫的瑕疵出现。”交谈间,只见欧双喜手边烟雾缭绕,火星四溅。汗水,不知何时将他的衣衫浸透,像淋了一场雨一般。
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不受高温天气影响,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实行“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即上午6点至10点,下午3点至7点,避开中午酷暑天气。另外,为工人准备茶水、绿豆汤,以及藿香正气水等消暑物资,为保安全促生产顺利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有条有序、安全平稳地向前推进,得益于项目部领导班子的正确引领。”刘立永说。
自2021年7月进场以来,项目经理叶正联与项目党支部书记蒋志忠便科学部署,狠抓落实,在努力克服拆迁任务重、交通疏解工作量大、临时用地审批难、盾构下穿风险源多、文明施工要求高、场地条件受限、地质条件复杂,以及与相邻工区盾构交叉施工等困难后,全面掀起大干热潮。
2022年11月19日,该项目明挖段4号基坑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进入快车道,为后续盾构施工奠定坚实基础。小梅沙站后明挖段是小梅沙站至溪涌站区间的起点。明挖段主体结构采用地下一层单跨(双跨、三跨)闭合框架结构,共分4个基坑,总共长290.37米,其中4号基坑总长85.1米,现浇筑最后一块顶板为4号基坑第9段,板厚为1.2米,宽度为 11.15米,长度为23米。从第一块底板浇筑到主体结构封顶,项目部就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施工工序、加大资源投入,多点协同作业,确保基坑开挖效率能够满足工期要求。同时,安排管理人员24小时跟班作业,积极协调推进现场问题解决,确保连续施工,安全、保质、高效完成了相关阶段性施工任务。
截至目前,小梅沙站后明挖主体结构完成92%。1#风井围护结构完成100%。2#风井主体结构完成100%。盾构掘进完成32%。
每一个节点的胜利都值得铭记,每一次成功都凝聚了项目部年轻管理团队的智慧和汗水。
叶正联,今年34岁,个头瘦高,性情朴实,自2014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便长期奋战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现场第一线。在该项目建设中,因初次担任项目经理,且绝大部分员工都是95后,进场初期,他压力颇大,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辜负领导及团队的信任。所幸在公司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项目部员工的耐心配合下,他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很快适应了自己的岗位。
今年7月,超强台风“杜苏芮”渐渐向深圳逼近,为应对台风导致的强降雨,叶正联第一时间在现场带头调度、带头值守、带头检查,严细务实部署落实各项防汛备汛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说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叶正联对惠强赞不绝口。
惠强是项目部安质部部长,自进场以来,他终怀着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用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实现自身价值。针对作业点多、面广以及风险隐患多等管控难题,他认真落实每日班前教育制度,分类对各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作业交底与风险源警示教育,并做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根据工点作业面的网格划分,做好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的常态化检查工作。同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活动,用现场实物讲解施工要点,并明确指出作业中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哪个环节必须重点管控,使施工人员心中有本“明白账”,确保现场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另外,蒋志忠也为项目建设做出诸多贡献。作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他积极主动与业主、项目所在地相关建管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工作。以组织联谊、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共建活动,将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拆、交通疏解、临时用地等难题作为结对共建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组织推进,充分拓宽党建工作范围、丰富党建工作内涵,让党建的力量在项目建设中看得见、摸得着。
同时为社区修路,保障居民住户出行,从情感上获得当地干群的支持和理解,将施工中的“障碍”逐个清除,确保施工进度得以顺利推进。
因项目地处大鹏湾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是是施工生产的重中之重。为做好绿色环保施工,实现安全施工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进场后,除了在现场围挡安装喷淋系统,施工作业面设置单点雾炮机,场区道路配备扫地车、洒水车,钢筋集中加工厂内全面接入焊烟除尘器外,项目部还大力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全力打造绿色建造示范工程。
为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项目对雨水、废水进行回收利用,设置三级沉淀池和压滤机筛分系统,对施工产生的污水进行过滤和筛分等无害化处理,完成水体净化后,再利用压力泵输送到各用水点,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喷淋养护、施工现场的降尘等。
为减少盾构渣土对环境的影响,项目采用渣土筛分压滤及水处理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盾构渣土直接外运弃土的方式,实现盾构渣土减量化、资源化,为绿色施工增添新“法宝”。
“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只为圆满完成深圳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一工区工程建设。届时,坐着地铁就能到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小梅沙看海,何等浪漫!”叶正联说。
与此同时,记者从叶正联口中了解到深圳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通车后,将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二期,轨道2号线工程线路贯通运营,有效服务大鹏新区主要通勤客流和旅游客流。同时,兼顾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客流,对大鹏新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接下来,驻扎在小梅沙的这支铁军队伍,将继续在此拼搏奋战,用汗水和努力孕育丰收希望,用辛勤和信念书写梦想篇章,用速度和激情建设美丽鹏城!
本报记者/惠晓芸 本报通讯员/夏紫璇 李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