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中铁四局五公司上(林)横(州)高速公路项目部西津郁江特大桥施工现场,两座钻石型主塔高耸入云,钢梁架设逐步向河道中心靠拢,预计将于年底空中“牵手”。
西津郁江特大桥是上横高速公路唯一控制性工程,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跨度的边、主跨合龙形式的“双塔双索面混合+组合梁”斜拉桥。该特大桥全长1190米,其中主桥长680米,南北主塔分别高138米、143米。
攻克深大围堰
项目部总工程师朱家焕介绍道:“西津郁江特大桥13号、14号主墩均位于繁忙的郁江主航道中,其承台尺寸为48.5米*18米*6米,钢围堰平面尺寸超1000平方米。加之主墩所处位置水深约11米,以及河床覆盖着约14米厚的淤泥质土层,形成国内少有的深大钢板桩围堰施工。”
对此,项目部技术团队边施工边摸索,对钢围堰内支撑采用类似“米”字形的设计形式,避免内支撑与塔柱的位置冲突,提升墩身与承台之间的工序转换工效。通过一种自主研发的移动式钢板桩导向装置,大大降低导向架施工的安装时间,加快钢板桩的插打速度。采用“半边水下清淤封底+半边干作业清淤封底”的工艺,有效提高复杂地质工况下钢围堰清淤工效。该工艺也是在国内10米以上水深、超千平方米级的深大钢板桩围堰中首次采用。
“该工艺针对重黏土、淤泥质土交替地区清淤效率低下的情况,采用一半水下封底、另一半抽水后封底的施工工序,大大缩短清淤时间,提高施工工效。”朱家焕说道。该工艺也为今后在半边淤泥质土、半边粘土的复杂地质下开展桥梁建设提供借鉴。
细琢异形主塔
站在郁江岸边,放眼望去,南北两岸高耸的钻石型主塔直指蓝天。西津郁江特大桥两座主塔分别于今年4月19日、4月24日封顶。
为推进主塔建设,项目部对主塔塔身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系统进行施工,主塔与横梁采用塔梁同步施工工艺。爬模在主塔施工过程中进行二次转换,有效应对主塔由外斜到内收的形状转变,通过主动横撑约束主塔线形及控制应力。过程中采用“养护水净化工艺+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智能爬模”进行喷淋养护,有效提升主塔混凝土的品质,这项技术也是在广西超百米异型高墩施工中首次采用。利用BIM模型、全息投影、VR模拟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主塔施工重难点进行3D结构展示、工艺动画展示,强化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网格化管理、三检制验收,最终确保主塔安全高效封顶。
精控主梁施工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跨度的边、主跨合龙形式双塔双索面混合-组合梁斜拉桥,西津郁江特大桥边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次边跨、中跨为钢混组合梁结构。
在现浇混凝土梁施工中,项目部高标准落实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等要求,严格检验支架搭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质量等,有效确保现浇混凝土梁安全高效施工。在钢梁及桥面板吊装施工中,项目部对钢箱梁采用专业工厂加工制造、现场拼装的方式,在安装过程中严格落实线型控制、螺栓连接、焊接质量和变形控制等规范要求,严控施工精度特别是是首节段钢箱梁的安装精度。同时,项目部创新使用“一种钢梁边、主跨不平衡悬拼施工工艺”,该工艺确保边跨合龙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荆学兵 李小艳 李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