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砾砂石之间,有兰花盛开。雨水、养分和温暖的春天,将一丛丛绿意浇灌成长,直至开完一个周期的璀璨,继之无声般谢幕,花瓣归还泥土。植株婀娜长存,在看得见的角落和数不尽的韶光中,继续散发着淡淡的、优柔的清香。
与自古便被文人墨客下笔着色的“三君子”不同,梅被冬天赋予傲骨,竹被风雨赋予坚韧,菊被浊世赋予高洁,兰花的综合气韵无法言尽。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在四季轮回之中,静静地开、远香着醉,一株在室、芳香四溢。无须文人骚客、异乡游子赋诗作文、感怀思乡才凸显其价值,真正耀眼的是质朴文静,是喜阴习性,是与人清香的无私纯净。
屈子笔触,兰、茝、菱聚化为浊气乱世、朝臣昏魅的特质对比,因之,兰花一类被赋予不同层次的意象,成为词赋点缀、诛伐之笔,给予人分辨清浊的能力。可见:观花草即是在观人心。
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然俗尘往事浮光掠影、物景随迁,在车马盛行的今日,得一兰心蕙质之友,难若攀登华山之巅。古来以诗以文以书会友,清河两岸、推杯换盏,宽袍敞袖做颂酒之诗,“四君子”无一不成为酒后之点缀,绣口吐兰、浅近相交,觥已尽、文既成,史书寥寥几笔,却能遐想至今。今日这种高雅虽然依旧存在,却极为稀少。三言两语之间,语出罅隙之外,兰花和草树竞相开放,有交集但更多的是隔膜,是提防,是小心为上。有兰心的人大略都好相处,不仅因为君子淡泊之本,更在于“兰心之人”词话崇实,言出必行。风雾渐起、尘泥掩目,在浊世中分辨兰花殊为不易,所以诸人向往魏晋风韵、璀璨盛唐。
山野园林之间,所赏兰花最多。物欲横流的世界,也能有兰心盛存,首先令我想到的是一线劳动者。如果说无暇和淡泊是兰心特质,那么认真细致、务实勤奋则是“兰心”外化的另一种表现。面若黄土是底色,灰头土脸是常态,离家千里,将思念的战线拉长,把工作的尽责留驻。勤恳、踏实、直来直去;质朴、纯粹、好为人善。没有“下笔如神助,惊天动鬼神”的文才,却有“朝起而夕替,荷锄带云归”的闲适;没有“引曲水流觞,颂酒成文章”的高雅,却有“家和人兴百福至,儿孙绕膝花满堂”的自足;没有“金玉满厅堂,天下皆是客”的富丽,却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宽慰。
夜色深沉,器械嘶鸣,月影、人影和灯影交相浮现。此时此刻,施工一线的劳动者们仍在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双手创造奇迹,用“兰心”宽以待人,为这座城市及生活的人们增添着一抹又一抹温暖的亮色。
此后岁月,愿如兰花,以不凡之傲骨,兀自挺立! 李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