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本报特开设《新质生产力在四局》栏目,刊登全局各单位变革管理机制、聚力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增强价值创造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3月18日,在中铁四局市政公司郑开同城郑州东部原水干管工程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姚亚军和技术员完颜凯兵在准备项目竣工验收资料。翻阅过往的技术资料,施工过程中的点滴,浮现在他们的脑海。
为解决郑州东部区域供水矛盾,2022年6月,河南省输水管径最大、顶管距离最长、服务人口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郑开同城郑州东部原水干管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原水管道线路全长约46.1公里。其中,市政公司承建的3标施工内容包括新建8座沉井、9个顶管段,顶管全长5.48公里,是全线第二长的顶管段。
然而,顶管施工本身就是一项受地下不确定因素和外界困扰较多的高风险作业,成功率并非十分圆满。从以往的顶管施工情况来看,各种如纠编失控、管壁摩阻力过大、顶管无法向前推进、机械故障导致掘进机中途停顿、机头遇不明障碍物难以穿越等现象,比比皆是。进场以来,面对砂层顶管顶距长、口径大的技术难题,以及穿越地下障碍物、周边建构筑物和市政道路等风险点,项目管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施工任务。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结合物探图纸、施工图纸、航拍视频,与有关产权单位走访沟通,对顶管周边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形成施工调查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个销项解决。
一次,姚亚军在施工调查中发现:BJ3-4号至CJ1-1顶管段在南三环有2处管线标高与顶管管道冲突,光纤达到63根。发现问题后,项目部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并召开专项研讨会。“按照目前的形势看,综合比选了几种解决方案,我们只能将沉井加深,才能避开两处光纤。”研讨会上,项目经理朱成武思量再三后说道。建设单位也表示同意这一解决方案。但是这样一来就需要在设计变更前对光纤的埋深重新进行物探。结果重新物探数据与物探图纸中的标高最大偏差达1.77米。地下情况错综复杂,顶管方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其中的安全风险可想而知。最终,在项目部准确测量后,变更方案被建设单位采纳,成功躲避两处光纤,保障了穿越南三环顶管段的顺利贯通。
长距离顶管轴线控制是施工的一大关键点。开顶前,项目部对顶管工作井到接收井洞口的中心和轴线复测两次,两次数据一致后方才进行顶管设备安装,确保设备安装轴线和标高准确无误。管道顶进过程中,采用加强激光经纬仪和人工测量复核对轴线和标高进行双控,测量频次根据轴线稳定程度随时调整,确保顺利进洞。
“顶进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个重大安全风险。”朱成武说完不禁紧了紧眉头。在顶管穿越南三环时,顶进参数突然出现异常,机头抖动,顶进速度突然变缓,而且从排泥管出浆中发现大量浆石。“停下,停下,这个情况不对,赶紧检查一下,看看是机头故障还是前面地质有变化。”项目部将情况上报公司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疏导南三环交通,采用“三维地质雷达”对路面下方土体进行探测,果然发现路面下方存在巨大空洞,如果继续顶进将导致地面下陷。这对于郑州市主干道之一的南三环快速路来说,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分析,项目部采用取芯机对路面打孔直至贯穿到空洞处,最终浇筑27方混凝土才将空洞填满,化解一次重大安全风险。
考虑到顶管段穿越特殊地质,极易形成上方土体塌方和路面沉陷,危及行车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有了上次风险防控的经验,在项目部牵头下,建设单位召开“穿越南三环方案专题会议”,全面分析存在的风险,协调城管、交警等单位,在不影响整体交通的情况下,明确“封闭两车道、顶进两车道、探测两车道”的顶进施工方案。过程中,项目部在每个车道位置布置沉降监测点和深层土体沉降观测点,在顶管穿越前对信号灯采用拉线和型钢进行加固,防止管道上方土体出现沉降后信号灯倾倒砸到主干道上的车辆。
由于南三环为城市主干道,封闭车道手续在短期内无法办理,项目部积极与交警沟通,以“封闭一段、施工一段、监测一段、开放一段”的原则,分6个阶段封闭施工,在确保通行车辆安全的前提下,保障顶管顺利安全地穿越道路。 朱成武 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