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单位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中铁四局围绕活动主题,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但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绝不能仅靠“安全生产月”,而是要将相关举措持续不断地延续下去,时时刻刻确保安全防线固若金汤。
点亮“安全灯”,提升安全意识。“差不多吧,这没什么问题。”“放心吧!我以前都这样干。”这些都是施工现场经常听见的声音,个别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甚至是违规操作,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施工现场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因此,要切实加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安全知识、培训如何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开展现场应急救援演练等措施,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从源头上让安全隐患化于无形。
常敲“安全钟”,压实安全责任。安全生产可谓是“如履薄冰”,这要求我们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作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我们绝不能因为抢工期、赶产量而忽视安全生产,只有在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同时,依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将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准到人、落细到事、落实到岗。
拧紧“安全阀”,加强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没有“保险箱”,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每起安全生产事故背后其实都可以找到本来可以避免的安全隐患。比如,进入施工现场未规范佩戴安全帽、高处临边作业无规范的防护措施、宿舍生活区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绝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坚持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漏掉任何一个盲点,才能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安全生产是发展底线,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才能让安全生产真正成为一种常态。 程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