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铁四局沪(上海)渝(重庆)蓉(成都)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2标项目部(一公司)孝天特大桥施工现场,声屏障安装已基本完成,为管段沿线的1000多户居民日常生活建起一座“隔音保护伞”。
项目部管段所在的汉川市位于江汉平原,这里河湖纵横、水网密布、土地肥沃,非常适宜鱼蟹养殖和农作物生长,素有“中国鱼蟹之乡”的美誉。2021年刚进场时,看着红线用地内处处盛开的稻花荷花美景,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却陷入了久久地沉默。“管段途经8个乡镇、32个自然村,一分部多为农田和鱼塘,二分部、三分部近85%的红线范围位于藕塘之上。从那时候起,大家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这么好的一片河湖美景,可千万不能毁在咱们手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项目经理刘敉密说。从那时起,如何把工程建设与绿色环保深度融合便成为项目部全体人员共同的目标。
进场之初,项目部成立以刘敉密为第一责任人的环水保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起“项目经理和书记同抓共管、安全总监和总工程师专职管理、安质部和工程部共同落实”的组织机构。编制《环水保实施方案》《环水保管理办法》《绿色工程实施方案》《环水保应急预案》等管理办法,为推动“绿色工程”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在最初的便道建设中,考虑到沿线水塘多、淤泥深、地质复杂的情况,项目部经过多方案对比试验,最终确定“灰土改良+混凝土面层”的高标准便道施工方案,相比于传统抛石挤淤、反复碾压的施工方式,减少石方外翻对两侧水田、鱼塘的影响,降低对水环境、土地环境的污染风险,减少后期维修费用,实现一次投入、多效共赢的目标。在拌和站、预制场的建设中,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减少环境破坏;在出入口设置洗车台,减少车辆出入对道路的污染;生产、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定期对外排水体进行质量检测,杜绝水污染事件发生。“我家有近5亩的鱼塘。因为沪渝蓉高铁的修建,原本的一个大塘现在被分成了两个小塘。起初,我非常担心施工产生的泥土石块进入我的鱼塘,对塘里的鱼苗造成伤害。中铁四局主动帮我修建起防护屏障,施工对我的鱼塘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真得太棒了!”说起高铁施工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汈东街道新乐村村民刘家雄竖起来大拇指。他家鱼塘的产量在施工期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谈起项目部的环保施工措施,项目部副总工赵万兴娓娓道来:“绿色环保施工离不开技术作为支持,我们的理念就是‘节’字为先、‘排’字并用。”在钻孔桩施工中,项目部在泥浆制备时优先选用膨润土作为制浆材料,设置30厘米高的“挡水坎泥浆池”,开挖完成后在泥浆池底部铺设塑料薄膜,有效防止泥浆外溢或下渗污染水源。针对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大的问题,项目部按照“循环+节约”的思路,在箱梁养护时采用“定时全自动养护系统+循环蓄水养护”,既保证养护质量,又减少水资源浪费。在承台、站台墙、框架桥等结构物施工中,采用易安特塑钢模板,既提高施工工效,又减少钢模板、木模板的投入数量。在桥梁支架预压、挂篮预压中应用“支架反力预压系统”,减少预压材料投入,提高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2023年底,项目部汉川西制梁场完成全部制梁任务。早日完成复垦,把河湖美景还给附近村民成了项目部的首要任务。在复垦过程中,项目部因地制宜,秉承“借塘还塘、借田还田”原则,挖除所有硬化、改良土层,农田区域利用原剥离土回填,充分疏松复垦土壤,及早进行农作物种植;水塘区域按照原塘埂复垦修筑,及早完成水塘蓄水,模拟原始生态条件,助力生态恢复。“这是我家农田复垦后的第一季水稻,原想着能有原来五成的收获便心满意足了,现在看这庄稼的长势,大部分区域能有七成收获,少数估计能达到九成,这对我们而言真是意外的惊喜。”看着眼前即将成熟的庄稼,刘隔镇居民王永富欣喜地说。
来时稻花飘香,走时蛙声依旧。项目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将沪渝蓉高铁武宜段2标建设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工程。 周祁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