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宿迁讯 8月26日,在中铁四局南京分公司宿迁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3标项目部智慧预制厂,液压脱模器完成第183片箱梁的脱模,随后被移动台座平稳送至蒸汽养护车间,整个过程无人协助。
对项目部经理助理崔贺来说,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我们在智慧预制厂设置4条移动台座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制梁过程均能通过信息化系统直接控制。”
项目部管段全长4.341公里,由于大部分施工区域与高压线、燃气管道等线路重合,作业难度大大增加,传统施工方式难以得到足够的作业空间。同时,为减轻施工对沿线居民的影响,项目部在进场之初便建起智慧预制厂,可以生产装配式桥墩284个、装配式盖梁136个、装配式箱梁1167片。他们在智慧预制厂应用适合公路工程的标准化梁场管理信息化系统,涵盖物资、设备、进度、安全质量、工程试验等管理模块。“相比传统梁场,智慧预制厂的作业人员减少约30%,生产效率却提高约20%。”项目部工程部技术员吴文博介绍道。
在智慧预制厂,桥墩、盖梁、箱梁等的生产过程科技含量满满:侧模采用“不锈钢模板配合液压系统”,实现开合模自动化;底模利用“移动台座小车”,平稳安全转移的同时有效控制裂缝产生;浇筑环节引入“附着式振捣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后期养护阶段采用“智能化蒸养棚”,实现全方位的养护管理。 孙茂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