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4年08月28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7版:综合新闻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中铁四局挖掘抗美援朝老兵故事小记

跨越时空,我们与英雄同在

  8月20日,中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人民铁道》 报业公司联合举办的2024年“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圆满落幕。通过评委的现场评选打分,中铁四局《铁道建设》报社记者宋恒从23家参赛单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评“十佳选手”,他讲述的抗美援朝老兵金毓影、黄福春、郭金升的生动故事以及中铁四局深入挖掘抗美援朝老兵故事的经历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将时钟的指针拨回到活动现场,将老兵的故事,娓娓道来。1950年11月16日,中铁四局重要源头——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以血肉和信念筑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70多年来,中铁四局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编纂图书画册、制作影像故事、举办图片展览、创作文艺节目、建设纪念展馆等多种形式再现和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将士浴血奋战、保障生命线畅通的英勇事迹。

  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中铁四局工作人员走访了全国十余个省市,对健在的老兵进行抢救性的口述史采访。他们积极联系老兵家属和地方单位,搜集整理他们的生平信息,以期获得更加详实准确的素材资料。2021年,以中铁四局98位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为主体的《100个抗美援朝老兵》一书正式编纂完成。

  2023年,他们又启动了“老兵心愿”系列短视频拍摄计划,先后制作并推出了20余名老兵的采访视频作品。相关内容被中央网信办作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经新华社发布后在全网置顶播出,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郭金升,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先后被授予“特等功臣”和“一级战士”的称号,回国后曾在中铁四局工作,1970年因病逝世,同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朝鲜战场,他曾先后拆卸了1000多枚各种类型的定时炸弹,还培养出了200多位拆弹能手。因为功勋卓著,被称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拆弹大王”。

  “炸死就算了,炸不死就去见毛主席。”这是当时郭金升经常说的一句话。战争胜利后,郭金升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北京怀仁堂,周恩来总理在给郭金升敬酒时说:“你相当于拆掉了美国人的兵工厂。”

  2023年,中铁四局将郭金升同志的生前事迹拍成了微电影,并斩获了北京电影节、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同时,中铁四局工作人员和郭金升的子女走进央视一套《等着我——英雄功臣》栏目,共同讲述老一辈先烈的英雄事迹。

  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经历过抗美援朝炮火硝烟的老兵正逐渐老去。追溯当年的动人故事,战斗的青春永不褪色。

  202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铁四局党委宣传部、《铁道建设》报社联合策划,再次派出工作人员分赴上海、杭州、合肥等地探望采访在中铁四局退休的志愿军老兵。

  安徽省合肥市静安养亲苑,今年九十岁的金毓影老人消瘦虚弱,可当她翻开抗美援朝期间的日记本时,眼睛里又闪出年轻的光泽。

  七十多年前风华正茂的她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担任干管部抄写员,日记本中间的书签是由她在朝鲜摘取的枫叶制成。日记里,可以看到上面她对自己的提问“你为什么入朝参战?”,后面紧跟着她自己的回答,“为了停战后,能够尽情的欣赏大自然”“为了停战后,能够在阳光下泰然地读书”“为了在办公室里安静地写日记”。在日记中,还清晰地记录着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时她激动的心情,“我们胜利了!这是盼望了多久的和平呀,是努力争取来的,在我们的军事压力下,敌人士气一落千丈,不得不谈,不得不在军事分界线等问题上接受合理解决。”

  金毓影五年军旅生涯,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一次,获朝鲜政府颁发军功章一枚,师直单位通报表彰一次。1955 年5月回国后转业成为一名教师,1985年任铁四局党校、合肥铁路工程学校讲师,1988 年被评为副教授,1989年10月正式退休。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金毓影谈及愿望时,她表示:曾经看过朝鲜被炮弹轰过的样子,现在我们都要珍惜和平的环境,不要再有战争。她现在的心愿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争取活过一百岁!

  黄福春,他当时是志愿军医院的一名照护员,入朝时还不满16周岁。“为伤病员擦洗身体、上药包扎、甚至端屎端尿”成为他的工作日常。“有的伤病员肺部感染,吐不出痰,我们大家都是嘴对嘴把痰吸出来。”“那您当时怕不怕脏?”面对记者的提问,黄福春严肃认真地说,“没有怕脏的,死都不怕,还怕脏吗?”听到这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我们无不为志愿军老兵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而动容。

  中铁四局的工作人员还来到居住在上海的余焕臣家中看望他。余焕臣1951年10月入朝参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野战军警三团六连任战士。至今,余焕臣依然保持的军人作风,每天除了坚持锻炼身体外,还通过看报纸摘抄的形式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工作人员告诉余焕臣,如今中铁四局有众多先进的施工设备,铁路铺轨可以一次性铺设500米,并且是无缝焊接,对比过去只能一次性铺设25米,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余焕臣倍感振奋地说道,“祖国越来越富强,我在朝鲜战场上吃的苦都是值得的!”

  英雄从未远去,铭记亦是前行。未来,中铁四局还将持续挖掘整理抗美援朝老兵故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奋斗故事和家国情怀,将这首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继续传唱下去。

  文良诚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4-08-28 中铁四局挖掘抗美援朝老兵故事小记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5115.html 1 3 跨越时空,我们与英雄同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