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4年10月09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7版:花簇

家乡的新米饭

  “老表,家里开始收割稻子了,快回来吃新米饭。”刚准备午睡,就接到表弟的电话,虽然相隔千里,依旧感觉到表弟眉飞色舞的模样。也就是这个电话,让我思绪万千,家乡的丰收场景扑面而来。

  我的家在长江上游南岸的一处不起眼的村庄,到了秋收季节,周边上上下下的梯田,铺天盖地,满是金黄。绿色的茎叶,黄澄澄的稻穗,虫鸣蛙叫。蜓飞蝶舞。微风吹来,卷起层层稻浪,好一派田园风光。

  依稀记得,每到春分时节,父母都会起早贪黑,忙着赶牛犁田,播种施肥。等到插秧时,整个田间热闹非凡,有插秧打趣的,有插秧唱歌的,还有相互比速度看谁插秧快的。父母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插秧速度慢些,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过来帮忙。田里也有缺水的时候,此时山底下的溪沟发挥了作用,一大早大家很自觉,依次排队挑水,溪沟里水用完了,大家又到长江边去挑,一路爬坡,一路哼着号子,从不感觉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场雨水和日照,几阵微风和鸟鸣,插下的秧苗,一天一个样,由黄转青,由干瘪到粗壮,在田中挺立起来了。到薅秧的时候,父母与家里的长辈们,拿着薅秧棍,在秧田里排成行,一边薅秧,一边有说有笑。看着稻谷杨花、灌浆,沉甸甸的稻穗,大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收割季节到了,父母和家里的长辈们带着镰刀一大早就出门了,他们把收割好的稻子放在田埂上晾晒,下午再从田里收回来,铺在各家门前铺满了石板的空地上,用“连盖”反复敲打,直至稻粒完全脱离出来。看着大人们打得欢,小孩们也加入进来,帮忙收稻子,翻稻草。那时没有现代化工具,只能靠原始的农具进行脱粒。

  到了赶场的时间长辈们便会前往市场,精心挑选几斤上好的五花肉。回到家中,他们施展厨艺,烹制几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同时蒸上一锅晶莹剔透的新米饭。随后,他们会邀请三五个知己好友,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佳肴与美酒。在觥筹交错间,他们品尝着如珍珠般饱满的新米饭,相互谈着眼前的收成,喜悦、丰收之情溢于言表。

  在家乡的日子里,我总能胃口大开,享用好几碗新煮的米饭。然而,自工作后,父母随我迁居,鲜少回乡,我也已近三十年未尝到家乡新米的滋味了。那香喷喷的味道,甜丝丝的感觉,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一股清香,这“清香”里有长辈们的艰辛,有家乡的味道。

  现在交通发达了,高铁已修到县城,不久的将来,我一定带上家人,觅着“清香”,看看家乡成片的“金黄”,再吃几碗家乡的新米饭。

  杨方明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4-10-09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6014.html 1 3 家乡的新米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