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在时代的浩荡洪流中,安徽以其不懈的奋斗和骄人的成就,书写着铁路发展的辉煌篇章。随着5月16日池黄高铁的正式通车,安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662公里,不仅跃居长三角地区首位,更在全国铁路版图中稳坐前列,彰显了安徽在高铁建设领域的卓越实力和战略地位。
安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初陇海铁路安徽段建设。当时,在安徽萧县黄口镇、砀山县城关镇均设有车站。到1912年11月,津浦铁路全线建成,安徽境内总共长度为295公里,纵穿淮北平原中部,沿途跨截濉河、新汴河、北淝河等淮河重要支流和干流,过蚌埠后穿越皖东丘陵,自始蚌埠成为津浦路“宿站”。到了民国前期,安徽已经拥有了三条主要的干线:津浦铁路、淮南铁路、江南铁路,分别对安徽的南北格局起到了巨大的改变作用,有力地刺激了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铁路事业得到大力发展。1952年,九龙岗机修厂修复了淮南铁路,随后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1970年10月1日,濉阜铁路全线铺轨完成,阜阳地区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铁路建设进入新的高潮。2004年,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汉、铜陵至江西九江的三条快速铁路同时开工,标志着安徽铁路大规模建设的开始。2008年合宁铁路的建成,使安徽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此后,合武、合蚌、合福等高速铁路相继开通,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安徽铁路建设继续加速推进。商合杭、合安、杭黄、池黄等高铁线路的通车使安徽高铁运营里程进一步增加。安徽省高铁网不仅覆盖全省,还与江苏、浙江等地紧密相连,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轨道上的安徽”的提速疾驰离不开铁路建设者一抔土、一道轨的拼搏奋战。其中,有这样一支队伍用几代人的忠诚和奉献书写了一曲与“轨道上的安徽”共成长同发展的交响曲,他们就是中铁四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落户安徽后,中铁四局就积极投身于淮南铁路复线、皖赣铁路、芜湖铁路枢纽小杨村编组站等工程的施工中。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中铁四局先后参建了合宁铁路客运专线、合武铁路客运专线等一批工程,特别是在新世纪中国大规模高铁建设中,相继参建了合福、昌景黄、商合杭等高铁的建设,目前正在建设淮宿蚌铁路、合新铁路,巢马、宁马城际铁路等工程。交通不便的宁国市最近也要正式通高铁,宣城实现了县县通高铁。
2024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安徽省正在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轨道上的安徽”建设将持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中铁四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属地央企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继续用智慧和汗水助力“轨道上的安徽”加速飞奔,跑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