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苏州讯 1月12日,中铁四局二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红色先锋”党建知识宣传活动,旨在深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合,着力促进项目管理提升。
近年来,二公司党委按照“试点运行、总结经验、形成制度”的思路,探索在公司本部以及部分重难点项目施工一线搭建“党员创新工作室”。自“党员创新工作室”推行以来,已在项目管理、队伍建设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深化项目管理,夯实发展根基。二公司党委搭建“党员创新工作室”,创新利用党建联建模式打通了地方政府、建设、施工等多方壁垒,强化各方沟通互信。盐城分公司党总支依托“党员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进工艺创新和小改小革,有效提升项目履约能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业主的高度认可,为实现区域市场滚动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盐城分公司已先后承揽近50亿元施工任务,形成了盐城区域的立体式经营模式。徐州分公司、盐城分公司以及独墅湖第二通道、肖洋高架等重点项目“党建创新工作室”开展“党旗引领建精品 共筑交通强国梦”等丰富多彩的党建联建活动,推动无锡地铁等市场将党建策划纳入工程招投标中,成为党建促营销的鲜活案例。聚焦做强做优区域分公司模式,最大程度挖掘了区域内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潜能,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管理最优化。如南京分公司通过5个收尾项目的合署办公,每年可压减驻地租赁费用超150万元、每月可压减现场经费98万元。各项目工作室根据现场实际,以创新成果服务减亏增效。机械分公司“党建+裴维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改进拌和站环水保处理措施,引进脉冲除尘设施、研发砂石分离和泥浆处理设备,推行废弃混凝土砂石回收再利用,实现每方混凝土节约成本2.35元。改进预制箱梁支座安全工艺,提高安装效率,每孔箱梁可节省安装时间50分钟、人工费30元;改进运梁车防护监控,减少防护人数,每孔节省人工费150元,三年来,累计节省人力成本52.86万元。在隧道机械化施工过程中,创新工作室成员通过开展《降低掘进机刮板卡链故障频率》和《提高隧道湿喷平整度》两项课题研究,提高设备利用率,大大压缩了掘进开挖和支护环节的时间。通过对实施前后六个月的对比测算,经济效益是前期的1.7倍;在南京固废处理厂采用《改进水浮法施工提高建筑固废成品料合格率》,并在原设备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三微改”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提高50%。
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内在潜能。通过技术攻关、教育培训、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人“高标准自我加压、勤学习自我完善、严要求做好表率”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党员、员工主动投身到技术创新、工程建设中。工作室带头人主动发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为项目党员、员工讲党课、讲技术、讲管理,营造全员勇创新、全员抓管理的浓厚氛围。工作室成员在探索解决各类技术难题、管理重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目前,已有38人通过搅拌站长任职考试,6对师徒获得二公司“明星师徒”称号,培养20余名技师及以上人才,7名工作室成员走上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长重要岗位。太湖隧道、独墅湖第二通道等“党建+团队创新工作室”累计为公司输送技术骨干、中层领导干部20余名。苏州分公司“党员创新工作室”持续开展技术人员提拔前考核认证,先后将10余名技术骨干选拔至更为重要的岗位,形成了“凭能力进步、按业绩提拔”的正确导向。部分项目党支部通过在施工设备、工艺流程上进行“三微改”,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的作业水平。台州湾项目“党员创新工作室”在施工过程中,研发出具有自主创新专利的钢筋自动上料切断传输机、钢筋端头打磨机、数控自动焊接弯圆机、钢筋笼直径数控检测设备等自动化设备,目前,上述设备已在二公司实现量产,30余个项目已先后配置钢筋数控加工设备近200台套。物资分公司“党员创新工作室”探索实施的工厂化作业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实现产业工人和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作业的效能水平。
聚力品牌塑造,铸就行业口碑。太湖隧道项目“党员创新工作室”,以智能工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品质工程创建,赢得了无锡地方政府和业主的高度认可。台州湾项目“党员创新工作室”坚持以解决现场施工具体问题为导向,鼓励班组人员主动运用信息化、工厂化等现代生产方式进行适合现场实际的“微创新”,提高了临时设施建设标准化、班组作业标准化、工序作业标准化及安全防护及通道标准化水平。独墅湖第二通道项目“党员创新工作室”,针对“双排锁扣钢管(板)在深水深厚软塑淤泥层环境中施工技术研究”等课题开展技术攻关,提升工效并节省人工成本,其中“一种CO型锁扣钢管桩导向架限位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太湖隧道项目“党员创新工作室”开展管理创新,在精细化管理、绿色化生产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开工以来,项目共接待200余家行业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合作伙伴现场观摩,完成“一带一路”名企参访接待、院士现场调研等各类参观考察480余场次。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