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荣磊
“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人间四月天,武汉的樱花开得轰轰烈烈。
樱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呈锯齿状。花每枝三五朵,成伞状花序。樱花斗着春寒,先叶开放,有红有白,热中带冷,含情脉脉,十分可爱。南宋范成大写过一首关于“樱花”的诗:“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说的是,樱花不用东风为媒,独自迎着乍暖还寒的早春飘然而来。
武汉的樱花极多,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处处都是令人惊叹的美景。
东湖畔的垂枝樱总让我想起王僧达的“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晨雾未散时,老画师支起藤黄宣纸,笔锋刚蘸上曙红,一阵江风忽然拂过,画案上竟先落满了天然的水粉。去年此时,汉剧名伶于东湖畔赏樱时,即兴唱起《贵妃醉酒》,云手翻飞间,落英随着水袖旋成绯色游龙,惊得游鱼争相啄食飘落水面的戏腔。
晴川阁下有株传奇的“汉阳树”,其樱花开时总与古琴台的《流水》相应和。相传伯牙当年在此偶遇樱花雨,即兴创作一首琴曲,曲谱藏于琴腹千年,直至某年春分,琴弦自鸣震落满树芳菲。如今每逢花期,总见素衣琴者焚香抚弦,弦动处花枝轻颤,恍若古调重生。
武大老图书馆的琉璃瓦最懂樱花心事。民国二十年的一个雨夜,闻一多先生在此拾得满襟落花,夹在《红烛》诗稿中成了特殊的标点。如今那些泛黄纸页里的花魂,依然在学子们的晨读声中沙沙作响。樱花大道上,穿民国学生装的少女捧着林徽因诗集走过,恰有一瓣停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句子上,引得举相机的游人久久不愿离去。
江滩公园的晚樱,同样美得耀眼夺目。放纸鸢的孩童欢笑着追逐着花瓣,却不知那些细线正将春色送往云端。有位银发婆婆每日都会到公园来捡拾落英,众人不解,直至一日,大家见她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前来踏春,轮椅金属扶手上系着的樱花香囊,随江风飘出《长相思》的美妙、柔婉韵律。
汉口老租界的樱花最解风月。咸安坊石库门前,旗袍女子拾阶而上,门楣突然坠下一阵樱花雨,让人疑心是阮玲玉的芳魂归来。对面的咖啡馆里,留声机流淌着周璇的《夜上海》,“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九曲回折的江南小调,令人回味无穷。
长江大桥下的野樱开得更为壮烈。船工们说这些花是当年建桥时,女工们发辫上的绢花所化。每当货轮鸣笛经过,整片江岸便扬起绯色雪暴,恍惚看见扎着头巾的姑娘们仍在钢梁间穿梭,将青春焊进永恒的春天。
而归元寺的樱花虽不及武大樱潮那般声势浩大,却独得一份古刹清幽。漫步寺内,古柏参天,佛像庄严,钟声悠扬。坐在樱花树下,见寺中老方丈拈着半截樱枝笑指云空:“诸君看,樱花开落间,三生三世不过一念。”话落,风起,满院经幡与樱花共舞,一时间,游人竟分不清究竟是木鱼敲碎了春光,还是落英诵起了《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