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激荡,中央八项规定如利剑出鞘,斩断了沉疴积弊,重塑了政治生态。新征程上,这柄利剑仍在时时擦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抓手,更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唯有以学铸魂、以行践诺、以严正风,才能让优良作风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悟精神内核,叩问使命铸党魂。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气。从“文山会海”到基层减负的转变,从“酒桌文化”到廉洁纪律的严明,每一项要求都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症结。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质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再叩问,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再锤炼。这一精神犹如时代的“清醒剂”,时刻提醒我们保持政治定力,破除特权思想,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找融合路径,优化流程抓落地。在基层项目建设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找准“小切口”。建立“一线工作法”,将项目推进会开到工地现场,将问题解决在施工一线,既减少了会议数量,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建立“作风健康码”,将群众满意度纳入领导干部数字画像,让作风可量化、可追溯。在岗位履职中,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清单”,对队伍选择、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流程再造,通过公开透明的操作机制压缩权力徇私空间。通过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具体举措。
攻隐形难题,严查严管正风气。当前,作风建设仍面临“隐形变异”的挑战,其本质就是特权思想穿上了“科技马甲”、官僚主义化身“数字外衣”。有的将违规接待转入“内部食堂”,披上“人情往来”的外衣;有的以“快递送土特产”,网络“云送礼”等挑战监督盲区;更堪忧的是“痕迹管理”替代实际工作。这些 “科技马甲”的背后,仍是纪律意识淡薄的旧病灶。对此,需要强化监督执纪“探头”作用,运用大数据比对、群众监督等手段,让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无处遁形;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
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