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5年07月16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5版:政工新闻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书香岁月

  作者简介  李培润,文学爱好者,文章发表于《中国中铁》《铁道建设》等报刊,以及网络媒体、公众号等平台。现任中铁四局六公司团委书记。

  《最是书香能致远》 江傲 摄

  人生近30载,最是偏爱阅读、写作,工作越忙,我反而越想写。这份冲动,就像心底有团小火苗,越是被忙碌的现实按压,越是要倔强地探出头来。

  记得上学时,语文老师总爱在班上念我的作文。那时候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挺厉害。现在想想,老师当年那些鼓励的话,就像往我心里撒了一把种子——后来虽然忙着找工作、买房、结婚、养孩子,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可那颗想写点什么的念头,却一直没断过。有时候半夜躺在床上,脑子里突然蹦出几句话,赶紧摸出手机记下来,生怕第二天忘了。这种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写作的“阳光雨露”,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灵感,就是自己心里那份放不下的喜欢。

  刚毕业,被分到工地见习的那段日子,于我而言满是迷茫与劳碌。每日天未亮便匆匆起身,直至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身躯回去,累得连话都懒得说。有次,我蹲在钢筋堆旁啃着馒头,抬头望着天上的云,满心沮丧。曾经怀揣着能正式发表文章的梦想,可如今却连静下心来写作的时间都没有。

  然而奇妙的是,在这般忙碌困顿中,我竟对生活细节愈发敏锐。民工朋友蹲在墙角绘声绘色讲老家笑话的模样,食堂里同事聊天时眉飞色舞的神情,还有施工现场机械的阵阵轰鸣……这些鲜活的场景,不都是绝佳的写作素材吗?想到这,心里瞬间亮堂起来。

  晚上下班,回到宿舍,室友都睡了,我就戴着耳机听散文、评书,或者《百家讲坛》。那些好句子像黑夜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我赶紧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下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手机里存满了零零散散的“灵感碎片”。

  要说写作技巧,我还真从戏曲里偷学了不少。很多人觉得唱戏就是“咿咿呀呀”瞎嚷嚷,可在我眼里,每一出戏都是一篇活文章。比如《铡美案》里包公那个眼神,往那儿一瞪,不用台词都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再比如《锁麟囊》里薛湘灵递囊时的动作,手指头微微那么一翘,人物的矜持和善良全出来了。戏曲节目里评委点评演员,说“这个转身要带三分怒,七分悲”,我听着听着就悟了。这不就是写文章要的“细节描写”吗?

  这些年,我从基层项目部调入公司本部,同时在局《铁道建设》报编辑老师的指点下,发表文章数十篇,欣慰、开怀的同时,感恩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指点。是他们给我的文章提意见,告诉我哪儿写得好,哪儿还得再磨磨。我一直有个小心愿,就是以后能够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倒不是图什么名利,就是想给自己这些年的坚持一个交代。不过说到底,写作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累了、烦了、高兴了、难过了,写几句,心里就舒坦了。有时候我想,等老了,把这些年写的东西翻出来看看,大概会像翻旧相册一样呀,原来那年的我是这么想的!

  现在的社会,节奏快,压力大,鲜少有人专注阅读、写作,既不能升职也不能加薪。可对我来说,它就像一块自留地,别人抢不走,也评判不了。在这儿,我可以慢悠悠地种点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收成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耕种时那份踏实和快乐。

  而我,十分享受那份踏实和快乐。 李培润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5-07-16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9452.html 1 3 书香岁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