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讯 “请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现场加快整改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优质履约。”9月10日,在中铁四局安装公司西南区域经理部周例会上,副经理黄奇峰针对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提出意见。这是该经理部以“零容忍”态度抓实体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缩影。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9.07公里,设21座车站。该经理部承担四川师大站等6座车站及相邻区间的机电安装、设备区装修、公共区整体装修、地面附属建筑及景观等施工任务。进场以来,该经理部始终把质量管理摆在核心位置,聚焦工程质量关键环节,通过强化意识、严格管控、技术赋能、机制保障等手段,推动质量管控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为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保驾护航。
该经理部组织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施工班组认真研读建设单位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工程质量的规范和要求,确保全员“吃透”质量标准。针对新进场作业人员,专门组织开展质量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施工规范要求、常见质量问题整改方法等,确保每名作业人员“懂质量、会施工、能把关”。今年以来,该经理部已开展与质量相关的培训30余次,覆盖作业人员1000余人次。同时,组织技术骨干前往示范工地观摩,重点学习先进施工工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BIM技术应用、成品保护措施等内容。
为确保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满足建设单位要求,该经理部建立“源头筛查、进场检验、过程跟踪、退场管理”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在物资采购阶段,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和实地考察,优先选择信誉良好、产能稳定的供应商。材料进场时,严格执行“双人核验、抽样送检”,特别是对管材、线缆、装饰板材等关键物资,除核查规格型号、出厂合格证外,还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性能检测,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80余批次的材料检测,退场不合格材料8批次,从源头切断质量隐患。施工中,该经理部推行“样板引路”,要求各施工班组完成工序后,先由班组长组织自检,合格后报技术负责人进行互检,最后由质检员开展专检。待样板通过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联合验收后,明确工艺标准、质量要求和验收规范,然后再全面组织施工。
该经理部应用BIM技术建立冷水机房三维模型,围绕现场运输和安装条件,将管道进行分解和编号,根据编号和BIM模型进行装配式施工,减少机房管道焊接接口82处,节约机电安装工期30天。采用BIM可视化交底,通过三维建模、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让作业人员直观理解设计图意图和施工要求,提高公共区装修施工效率。
在此基础上,该经理部还组建“实体工程品质控制小组”“工艺质量整改专班小组”,加强对实体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在施工现场张贴“质量责任公示牌”,注明分部分项工程的负责人和联系方式。组织开展“随手拍”活动,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监督,及时发现质量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期限。截至目前,已收到各类质量监督意见78条,整改完成率100%。
得益于扎实有效的质量管控举措,目前,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首批车站已通过建设单位组织的单位工程实体质量验收;项目部荣获中铁城投成都轨道交通指挥部“先进集体”。
于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