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九江讯 “从2022年7月在全公司推行装配式建筑结构,到2022年末新上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建项目有条件实现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实现了应用尽用。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此项工作,不断提升在建项目的标准化、集约化水平。”2月9日,中铁四局五公司总工程师章新生在2022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个人发言中,对2023年装配式建筑结构推进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南宁地铁6号线华南城站项目2022年4季度才开工,就赶上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浪潮”。10月8日,车站场地维护施工中,项目部摒弃原来的人工砌筑作业模式,利用周边既有道路和场坪条件,放置“预制围挡基础+铁制板墙”,实现了一夜完成车站维护施工。“我们的工期是一年半左右,车站围挡一夜完成,相比以往的人工作业节约时间近一周。而且,预制围挡美观、标准,还能二次在新工地调配利用,优势明显。”说起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点,项目经理杜春生不吝赞美之词,并计划进入车站主体施工后在梯笼、支架、支撑等使用装配式建筑结构。
东莞松山湖水厂是2021年末开工的项目。侯志强在担任该项目常务副经理前是五公司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技术创新敏感度比较强,在场区便道的建设中采用“预制混凝土便道”这种装配式建筑结构。“这项工艺可实现便道当天铺设完成、车辆上路,极大提升了现场工效,基坑土方的开挖与运输迅速展开,助推施工生产迅速进入‘快车道’。而且,‘预制混凝土便道’可以进行二次倒运,节约便道拆除的人工机械成本,避免废渣产生,一举多得。”侯志强说道。
2022年7月以来,五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推进小组,对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安全质量监察部、项目部等责任主体明确分工,制定包含临时工程、路基、桥涵、隧道、市政水务和房建等6个方面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清单,根据房建、铁路、市政等项目特点因地制宜策划,在公司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结构应用工作,目前已在近70个项目得到应用。 (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