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现场,常听到安全员要求作业人员:“必须得有安全交底,才能施工!”“安全帽是我们的‘守护神’,必须佩戴规范,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可部分作业人员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往往排斥地回复:“紧箍咒天天念天天念,有必要这么较真嘛?”
安全问题有必要这么较真吗?笔者认为,“较真”体现的是对本职工作的履职敬业,对同事、家人和企业的高度负责。“较真”无顺流可下,无捷径可走,必须得在“高”字上做文章,在“严”字上立规矩,在“准”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找差距。
在“高”字上做文章。保障安全生产就是为企业提质增效。新形势下,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升级,对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现场管理水平都提出新要求。施工中,一次不规范的行为,一道去繁从简的作业程序,都可能蕴藏着致命的隐患。因而,要坚决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切入,在规范现场管理上较真碰硬,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从佩戴一顶安全帽、扭紧一颗螺母、核对一项方案开始,将规定、标准、数据一丝不苟、原原本本落实到每项工作中。
在“严”字上立规矩。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企业的良性运转,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在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风险随处潜藏,必须彻底摒弃“老好人”“拉不下脸”“硬不下心”这些错误的工作态度,以铁的面孔、铁的手腕、铁的作风、铁的制度,严格按照新时期安全生产“2468”管理要点和中国中铁铁腕治安全“硬十条”要求,抓好作业前、中、后期的全过程监管,敢于“亮剑”,做到严管“不手软”、问责“不留情”。
在“准”字上下功夫。安全员是确保企业安全平稳发展的“眼睛”之一,是辨识现场安全生产的“晴雨表”。要坚持“疑险从要、疑险必研,有险要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做好安全风险研判,健全安全风险研判工作流程。采取“地毯式”专项检查和日常“拉网式”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工程特点和季节特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客观、全面、准确的研判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把风险控制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
在“细”字上找差距。凡事成于严、做于细。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除了要有“火眼金睛”,还要采取逆向思维,对安全隐患问题反复推理和研琢,把各种方案措施细化到位、主体责任明确到位、工作预案准备到位,站稳“制高点”,下好“先手棋”,坚持规章制度“零差别”、隐患治理“零容忍”、铁定标准“零打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李瑞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