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现任中铁四局五公司东莞松山湖水厂项目部副经理。参加工作二十六年来,怀揣着对工程建设的坚定执着与无限热爱,他始终坚守岗位、踏实苦干、兢兢业业,先后参与武广铁路、石武铁路、深茂铁路、赣深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成长为公路、铁路、市政工程全方位的现场管理人才,多次荣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春节,在河南老家过年的陶勇突然接到调动通知——正月初三前必须赶到东莞松山湖水厂一期项目。因为,东莞市重点工程开工仪式要于正月初九在项目工程地举行。而当时进工地现场的路都还没有修出来,只在图纸上画了一个圈的施工现场树木林立、郁郁葱葱。陶勇和同事一道调集人员机械设备,仅用不到六天时间就在松山湖边上平整出约10000平方米的场地。 解决完场地问题,陶勇又有着另一份焦虑。一直以来,陶勇都是在从事公路、高铁和其他类型市政项目的施工,从未接触过水厂项目,转场来的技术人员也没有一个是参与过水厂项目的。项目近300亩的红线范围内全都是单体结构物、管道长约几十公里,且要在狭小的场地内一次性建成,大家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没干过,咱们就学着干!下一次公司再中标水厂项目,咱们就都是有经验的员工了。”带着一群年轻技术员在现场对照图纸的陶勇说道。作为老员工,他深知如果自己露了怯,其他年轻人更甚。 最初到手的施工图纸显示构筑物周围都是管道,但是对于管道到底是怎么布局并没有进一步说明。项目部难以着手确定施工区域划分、节点排序和工序先后。对现场施工没有总体了解就是现场管理的大忌。“图纸上可能显示操作空间是有空余的,但是场地未必够用,现实中工序安排、材料堆放、机械设备的操作空间,甚至还有劳务队伍的工作区域分布等实际情况会不断改变。只有对图纸和总体施工有一定把握,才对现场进展了如指掌,进而能合理安排好场内全部施工,保证项目生产进度不受影响。”刚和物机部长确定好塔吊位置的陶勇说道。 为尽快认识项目总体施工内容,陶勇夜以继日地学习,认真研究图纸,一有空闲就去技术部门看BIM,了解水厂构筑物布局和管道分布,遇到不懂的就向设计单位的同仁或是兄弟单位请教,或者上网查阅资料。刚进场的时候,别人去工地手里拿着水瓶,陶勇拿着图纸和笔记。每当看见陶勇带着一群年轻技术员在现场比照图纸、追着设计单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时候,项目常务副经理侯志强感叹道:“新老员工都充满干劲,就算是没干过的项目咱们也绝对能干好!” 陶勇白天对照图纸,晚上和总工一起研究BIM技术。而当项目开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现场人员、物料和机械设备众多却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各项工序交叉复杂却从未出过一点差错,甚至连工区作业避让时间、土方外运路线、吊车与塔吊作业区域划分、管线预留位置和构筑物后续设备安装预留空间等都已提前做好规划,既保证了施工效率,又有效规避二次返工等风险。这时,王焰等一众班组长才明白,陶勇这个分管现场的副经理是一个经验老道、能够将现场管理和技术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的“狠角色”。 在陶勇看来,管现场实际上就是要做好生产目标和实际施工的“中间人”,如果这个“中间人”当得不好,一切施工设想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都难免困难重重。“就好比工厂的流水线,定了生产目标,你就得要保证流水线运行无误,人员、物料、机械设备和工序等,哪一环都不能出差错。”刚和劳务队协商好作业区域避让时间的陶勇对新入职员工罗国毅说道。 项目各项生产任务得以高效推进:提前77天完成沉清叠合池8643根预应力管桩安装,提前31天完成沉清叠合池首块顶板浇筑,提前97天完成砂滤池首块底板浇筑,提前55天实现污泥平衡池封顶……陶勇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人均年产值破2500万元的全局新纪录。 李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