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月亮分外明,在中国人眼中,那一轮明月,因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对中秋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童年,听月亮的人。童年的中秋,承载着儿时的记忆。那时的月,最安心。童年的秋天,充斥着好闻的桂花味,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缕霞光,月亮从天空尽头悄悄升起。小院里摆上茶几,桌上摆满各种口味的月饼,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聊天。深夜,满月挂在枝头,我则依偎在外婆的怀里听“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边听边抬头望月,好像真的看到了月亮中那个美丽的仙子、那棵高大的桂树、那只小小的玉兔……月光照在院子里,映出一老一少的影子。
青年,人月两团圆,岁月共安然。 皓月当空,秋高气爽, 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这时的月,最圆满。中秋当晚,在故乡的年轻人有一个固定节目,去古城墙头放孔明灯。随着燃烧的热气慢慢鼓起灯笼,我松开双手,孔明灯便缓缓升空,像一盏明灯悬挂在半空,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孔明灯带着梦想与希望飘向远方。青年的中秋,是充盈。对未来的畅想都写在青春的眼底,积攒着对抗一切未知的力量。
成年,明月寄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年龄渐长,当初的孩童离开了故乡,为梦想和生活奔波。这时的月,最遥远。从青春的“率性”到当下的“责任”,当皎洁的月光洒满院子,这时才渐渐懂得大人们推杯换盏时的热情。原来最让人难忘的是那顿平淡的团圆饭:澄澈的月光下,摆上一桌好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幸福。看似最平常,却是最珍贵。成年的中秋,五味杂陈。“一纸月华,无数婀娜,尽染无尽悲欢”,长大后渐渐嚼出了些味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竟然也有种令人泪目的力量。王绪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