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3年11月08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7版:花簇

永葆内心的那份光和热

  今天,第24个记者节翩然而至。

  记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勤奋、果敢,用镜头捕捉美好,用笔杆书写担当。

  有幸我成了一名企业报编辑、记者。

  2020年7月,在工作中,我所参与编辑的《铁道建设》报开设“我在现场 记者编辑走基层”专栏,此后,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出差对我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新闻界有句行话“脚板底下出新闻”,其意不言自明,就是新闻记者要多跑基层、亲近群众,以“脚力”不断深入、以“眼力”见微知著、以“脑力”深思熟虑、以“笔力”表达呈现,唯有如此,才能采写出更多有深度、有思想、有温度的稿件。

  三年来,出差日程达500余日,行程数万公里,深入全局五湖四海在建项目,调研采访党群、行政、营销、技术、安全等多个系统的数百名精英,撰写各类通讯报道、纪实文学近百篇。同时,深入现场,与通讯员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指导新闻写作,致力提升全局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新闻稿件质量。

  都说当记者,需要激情和热情。但时间久了,更多的是需要热情,需要老黄牛精神,深以为然。今年9月,中铁四局京昆高速改扩建5标项目全面建成通车,比合同工期整整提前了三个月。为了采访到第一手资料,快马加鞭赶到施工现场。哪曾想,刚抵达目的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从天而降。顾不上被雨水打湿的衣服,不停地蹬水、爬梯,见缝插针与现场负责人深入交流。一天下来,腰、背、腿,酸痛无比。晚上,忙完采访,等车回酒店期间,蹲在现场的角落里,在采访本上将通讯写好后,再通过手机编辑发出。

  三年来,最高纪录,在一个月内奔赴八个城市,撰写五千字长稿十余篇。我深知,新闻的源泉在基层、新闻的富矿在一线、新闻的活力在现场。蒿草之下,或有兰香。只有将新闻触角延伸到偏远项目部、到艰苦岗位、到职工群众中去,走近他们、读懂他们,从平凡中发现动人之处、从细节处体悟心灵之美,用笔尖和镜头讲好筑路人故事。唯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价值,作品才会更有生命力。

  “笔力可扛鼎,无悔写春秋。”这是一名记者的责任与义务,只要在岗一天,我就要永葆内心的那份光和热,坚持平实、朴实、切实,站在筑路人视角,努力做好中铁四局宣传报道工作,同时用心、用情谱写人生更加绚丽的华章。

  惠晓芸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3-11-08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0230.html 1 3 永葆内心的那份光和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