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1月3日,中铁四局安装公司北京分公司召开北京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FAS系统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商务管理策划会,为新一年京津冀区域生产经营工作谋篇布局。自2005年进入京津冀市场以来,分公司秉承“无策划不商务、无策划不施工、先策划再施工”的工作理念,通过不断深耕细作、挖潜增效,承建的近30个工程项目均取得可观成绩。
会干更要会算。分公司根据北京轨道交通机电安装工程行业的特点,加强与建设、设计、咨询等单位的沟通,将商务策划关口前移,充分发挥项目“铁三角”作用,在满足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找准合同清单盈亏点,分析工程建设重难点,大力推进“双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北京轨道交通12号线机电项目施工中,建设单位招标后取消集成吊顶综合承载体系,导致项目合同额减少。为此,分公司系统分析取消原因,对各站施工条件现场踏勘,结合以往经验,利用BIM技术对现场机电管线、公共区装修吊顶进行预演排布,发现公共区上方空间有限而且管线众多,如取消综合承载体系将导致管线排布与检修困难。基于此,分公司积极与机电总体设计单位、公装设计单位沟通,联合承载体系生产厂家对各项方案进行计算和比选,最终说服建设单位保留5个车站的吊顶综合承载体系。
合同是工程建设的执行依据。在项目施工前期,分公司组织相关人员研读合同条款,综合分析各项信息,挖掘降本增效潜力。在北京轨道交通燕房线项目施工中,分公司发现原甲控门禁品牌成本价比我方投标设备价高。通过研读合同文件、设备技术要求,分公司查找甲控产品方案与合同技术要求,发现甲控品牌设备控制器数量、继电器输出数量不足,借此向建设单位提议使用价格相对便宜且符合技术要求的其他品牌,并得到建设单位认可。
对外审计核量是确保收益的必经之路。北京轨道交通的建设单位实行全过程造价,施工过程中就要开始与第三方审计进行施工图核对,最终结算直接使用过程中核算数据。为此,分公司改变以往工程建设进入尾声后再由工程部、商务部与第三方审计进行清单核算的传统模式,由更为熟悉第三方审计算量规则的商务部组织主导过程中对外核量。在核量过程中,从技术到现场,从物资到保障,组织在建项目人员为核量人员提供各项数据支撑,确保核算工作与现场施工、物资采购紧密联系,推进核量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核心。分公司在商务人员培养上打破传统的“导师带徒”长期固定搭配模式,新入职员工先由项目总工代管,在工程部轮岗学习半年以上,全面掌握工程建设和管控每个环节。轮岗结束后,商务部教授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等知识,使其能与现场紧密结合。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挑大梁”,使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目前,分公司商务人员已形成“管价更要管量、量价一体”的工作理念,他们既熟练掌握传统的商务管理工作,更成为熟知现场、物资、技术等专业知识的行家里手。
杨歆 张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