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超,中共党员,现任中铁四局四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雄(安)忻(州)高铁先开段项目经理。从经营岗位转战项目经理,他实现了完美跨界。2023年度,雄忻高铁先开段项目荣获中国铁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雄安指挥部“开局即决战 大干100天”劳动竞赛优胜奖、河北省唯一“无废工地”等荣誉,他本人也荣获2023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 打造标杆工程 作为国铁集团直接代建管理的项目,雄忻高铁先开段项目肩负着当先锋、树形象的责任。由于进场时已入冬季,如何快速打开局面,为施工打好基础,是项目部面临的首个难题。针对项目所在地冬季长、气温低的实际,侯超主动联系外部专家,以集中供暖、隔断为重点,研究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方案,仅用时29天就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驻地、智能钢筋加工厂、拌和站等临建施工,顺利通过国铁集团开工标准化验收,并作为临建标准化样板被国铁集团指挥部在全线推广。 为树立中铁四局的标杆形象,熬夜加班对侯超来说都是家常便饭。2023年2月,侯超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经常住在工地调配资源,克服天气、人员及周边庄镇环境因素影响,全力拼抢现场进度。有一天凌晨三点多,工地上混凝土离析导致灌桩质量不高,刚脱下衣服准备休息的侯超又匆忙起床,骑着电瓶车直奔现场,经过2个小时的调配,最终保证现场钻孔桩顺利灌注。经过无数个夜以继日的蹲守,最终雄忻高铁先开段项目圆满完成开工标准化建设。当前,该项目已累计接待各类观摩80余次共2000余人,受到国铁集团、河北省雄安新区管委会、中国雄安集团领导的充分肯定。 强化降本增效 雄忻高铁先行段施工期间,侯超按照大商务管理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深挖成本效益,坚决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先后主持召开项目经理办公会讨论研究招标事项40余项,先后召开招标会议20余次,严格按照“无策划不采购、采购策划全覆盖”的原则,从主要物资集采模式、周转料及设备配置方案、现场保供及内控管理、创效创誉等方面,积极开展大宗物资采购专项策划,多措并举压降采购成本。 围绕“效益提升”目标,侯超组织成立党员科研攻关小组及“党员创新创效工作室”,突出标准化向工序级纵深发展的关键工艺工法、工装技术研究,与中国铁设、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建科联合开展基于海量土方工程挖填零废弃、数字集约化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成套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5项,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中国铁设土建院院长白鸿国等6位院士对土方挖装运卸施工一体机、智能钢筋弯箍机等创新工装进行指导,通过研发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升项目标准化建设水平。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工法2项。牵头发明使用仰拱垫层弧形振捣梁、仰拱填充人字面收面工装、手持气动式凿毛机、矮边墙全自动凿毛机等“四小”工装32件,广泛推广装配式护坡、装配式围挡、水沟、路面等装配式结构,有效节约成本380余万元。 推动区域营销 作为经营转岗人员,侯超在干工程的同时不忘思考如何在雄安区域实现滚动发展。他通过打造品质工程,提升履约能力,以品牌效应推动经营承揽,做到在建与承揽的双向推进。其中,通过大力推动绿色工程建设,在施工现场全面采用污水自动监测、环境监测、车辆清洗监测等七大信息化监测系统,项目被雄安新区建交局、生态局授予“无废工地”称号。同时,积极履行国企责任。2023年8月2日,雄安地区突发暴雨天气,河道水位超历史纪录,附近村庄随时可能被淹没。侯超带领项目人员奋战12小时,安装防洪子堤长1.1公里,保证了沿线村庄安全;在萍河段组织抗洪抢险活动8次,为雄安新区防汛安全作出了贡献。 侯超深知党组织战斗力在工程建设和滚动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他与项目书记密切协作,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党工委、中国雄安集团党委、国铁指挥部党组织及属地政府党组织联合成立的政企联合党委,创新运用“六联”工作法,通过“组织建设联抓、党员队伍联管、主题活动联创、品质工程联建、廉洁生态联治、五共管理联动”,不断推进项目标准化建设,在雄安市场上树立中铁四局的良好形象,实现区域营销额20亿元。 赵雅慧 包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