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网|中文版|English version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
2024年06月12日
历史数据
日期检索
第4版:生产管理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标准引领 创新赋能

中铁四局淮宿蚌城际铁路4标项目部建设纪实

  5月29日,宁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枢纽指挥部)宿州指挥部组织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全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50余人,到中铁四局淮宿蚌城际铁路4标项目部(四公司)观摩学习制梁标准化作业。“这种全线标准化施工观摩对项目部而言,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在观摩现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黄为农骄傲地说。

  淮宿蚌城际铁路全长162.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项目部管段正线全长29.62公里,施工内容包括路基1.85公里、桥梁27.77公里,设置制(存)梁场1处。

  多措并举保障施工进度

  “项目部管理人员相较于以往的代局指减少三分之一,大家都会兼职一部分线下分部的工作。”黄为农介绍道。

  2022年4月开工以来,该项目部建立区域网格员与劳务队伍的联系机制,将管段划分为18个网格区域,每个区域安排1名网格员。“我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项目部管理人员跟我们一样清楚,避免了等混凝土、等钢筋、等作业面这些情况的发生。施工现场每个环节都安排地十分紧凑,大家干得有劲,进度自然就快。”桥梁劳务队伍负责人吴明说。

  项目部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劳动竞赛计划分解到每个班组,专门设立奖励基金,分5个阶段考核兑现。按照阶段节点工期,对完成100%的劳务队伍全额奖励,超额完成的部分按2倍标准奖励;对完成85%的劳务队伍按全额的85%奖励,未能完成85%的进行处罚。同时,对工程外观质量不合格、发生安全隐患达到一定次数的劳务队伍处以罚款。此外,分部围绕标准化管理、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成本控制等方面,每月评选“工匠之星”“工匠队伍”,鼓舞劳务队伍士气。

  为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项目部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天一人带班夜巡,夜巡时间为晚上10点至凌晨2点。“夜班作业人员反映施工现场照明不足,很容易出现问题,立即增加照明设备,确保作业环境安全。”项目部安全生产总监杨武在一次夜巡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工作群里说道。每次夜巡还同步对网格员、技术员是否在现场履职进行检查,缺勤一次罚款50至100元。项目部施工高峰期有1500多名作业人员同时工作,但由于各项管理手段行之有效,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创新助力提质增效

  项目部施工内容主要为全长27.77公里的固镇西特大桥、蚌埠北特大桥,以及839孔箱梁预制架设。

  “开工以来,我们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强铁路施工信息化建设,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项目部总工程师王飞说。淮宿蚌铁路的“网红观摩点”——固镇制梁场应用“铁路工程管理平台2.0系统”,建起“BIM+智慧工地协同平台”,在箱梁预制区域、拌和站、试验室等处安装摄像设备,将现场画面传输到“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实现对各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可视化管控。引进钢筋自动加工生产线、自锚式前卡自动张拉设备、磁吸式箱梁模型(内外模)自动打磨机器人等工装设备,使用智能喷淋系统、循环水智能养生系统、充电罐车,努力实现施工生产零排放零污染。

  此外,项目部还成立“党员创新工作室”,组建4个QC小组,围绕施工生产中的痛点难点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一分部技术员马德炜是“党员创新工作室”成员之一。接触网基础的预埋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振捣影响,会发生定位偏移,作业人员每次浇筑后人工校正非常繁琐。马德炜将这一问题反馈到一分部,并参与工程部与物机部的联合攻关。他们在预埋螺栓上加装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定位工装,既保证预埋螺栓的安装质量,也提高安装效率。

  建设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为增强作业人员的归属感,项目部专门成立“产业工人管理领导小组”“产业工人志愿者服务站”,编制《服务站工作手册》,将作业人员的个人档案生成二维码编入《手册》中。组建“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引导作业人员对施工生产中的工序工艺等进行小改小革。

  “2023年底,项目部冬季施工任务异常繁重,而皖北地区冬季气温普遍在零摄氏度左右。为确保工程质量,有丰富制梁经验的制梁班组长林明提出存梁台座采用保温岩棉板、保温篷布包裹封闭,梁体采用保温棚和锅炉蒸汽养护相结合方式进行保温。”王飞说。

  此外,项目部还结合自身特色,在作业人员中开展道德讲堂、安全生产大家谈、产业工人兄弟模范人物座谈会、产业工人之星评比表彰、产业工人集体生日会等活动,切实让作业人员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赵雅慧

>

扫一扫

手机读报
电视新闻
2024-06-12 中铁四局淮宿蚌城际铁路4标项目部建设纪实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4112.html 1 3 标准引领 创新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