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以来,中铁四局四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企业规模扩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各项实际,积极践行“五共”管理各项措施,探索实践农民工管理新模式。创新实践了能工巧匠培育工作,在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上走出了四公司特色。
落实“三大机制”
健全能工巧匠培育体系
为系统做好产业工人的培养、使用、管理,公司制定了《中铁四局四公司能工巧匠技能大赛管理办法(试行)》,持续打造能工巧匠品牌机制,为能工巧匠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规范评比机制,提升工作实效。公司邀请技师学院专业老师与单位内专业人员担任赛事评委,以“理论30%+实操70%”的评比方式。大赛设置赛前培训及赛后复盘环节,对实操的规范性、安全性进行指导,对选手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做深度分析。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干事动力。公司将大赛成果与产业工人收入结合,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公司首届能工巧匠大赛表彰职工、产业工人35人。对每个工种获第一名的8名选手授予“能工巧匠”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
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公司建立“产业工人技能人才数据库”,产业工人取得培训合格证后统一“入库”管理,鼓励劳务分包企业从“数据库”中优先选用产业工人。同时,对大赛中获奖的产业工人建立档案,切实提升了企业的产业工人选用效果。
立足“三个重点”
搭建能工巧匠成长平台
以拓宽产业工人培训渠道为出发点。以局内优质教学资源为主、校企合作培训服务为辅,协助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本领,争做技能型人才,为能工巧匠队伍持续“造血”。2023年公司累计开展线下培训130余场次,参培产业工人20000余人次。
以开展技能大赛为着力点。公司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交流、技能比武等活动,2018年以来,公司连续五年与安徽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安徽省重点工程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
以健全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及评价体系为支撑点。不断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公司在磨店家园三期项目创新试行农民工初级工种内部技能鉴定,50余人参加技能等级认定,为产业工人后续取得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
发挥“三个作用”
能工巧匠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五共”管理走深走实。能工巧匠队伍建设是“五共”管理的重要落实措施,同时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让农民工从“要我干”向成为“我要干”“我能干”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助力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能工巧匠培育机制贯通了“技能—技术”“技能—管理”发展通道,公司先后培养出特级技师7人、高级技师46人、技师68人,涌现出徐露平、陈航等一大批优秀能工巧匠,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提供了坚实基础。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各项管理措施充分落地,逐渐融入能工巧匠个人成长以及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和谐发展。公司连续7年实现生产经营“双超百亿”,自2013年以来,累计9年跻身“中国中铁三级综合工程公司20强”,2023年初被列入首批中国中铁“主力三级公司”创建序列。
殷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