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揭阳讯 8月1日,历经7个月的掘进后,随着最后一层岩土缓缓破开,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施工3标项目部负责施工的GX05-GX06输水隧道贯通。
“总算是又啃下了一块硬骨头。”项目部总工程师胡昌建一扫往日的疲惫,看着出洞的“粤东4号”泥水盾构机说。
此次贯通的GX05-GX06输水隧道单线长1954.5米,采用1台直径6.98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掘进中要穿越淤泥质土、中粗砂层,而且近距离下穿G539国道,交通疏解压力大,施工风险高,从始发到贯通要克服二级风险源4个、三级风险源7个。
“GX05-GX06输水隧道下穿G539国道长度达1700米,盾构机最顶端距离地面仅有14米。为控制沉降,保证国道正常运行,盾构施工的全程就必须把土体扰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好比是让盾构机在地下‘穿针引线’,要高度细致谨慎。”项目部副经理马焕玉介绍。
为此,项目部划定高风险区,利用信息化、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施工进展,掌握地层的沉降和脱空情况,主动与属地交警部门联动,对施工中的道路交通进行临时疏导。下穿时采用二次跟踪注浆技术,始终将盾构机参数保持在最优状态,最终测得地表累计最大沉降量仅为4.89毫米,完全满足30毫米以内沉降量的设计要求。
“中铁四局在施工中,成功克服小井口泥水盾构钢套筒分体始发接收、全线最小转弯半径盾构推进质量控制、连续1700米近距离下穿国道等难题,总结出一套成熟、高效、符合现场实际的掘进参数。”在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二期工程GX05-GX06盾构区间贯通暨党建攻坚行动启动仪式上,建设单位广东粤海粤东供水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文锋对中铁四局的施工能力赞不绝口。
由于GX05-GX06输水隧道的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盾构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在全线率先引进地质雷达扫描设备,完成对管段内地质情况的“建档立案”,对于地层软弱和可能存在塌陷、空洞风险的部分做好风险源辨识,按照每天1次的频率对掘进前和掘进后的地质变化情况进行对比,为盾构掘进参数设定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这不仅提升施工效率,在地质勘察和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助力项目部在工程全线创下“四最”佳绩:行业内华南区域同类型泥水平衡盾构月度施工掘进效率最快(月掘进速度最高达535米)、工程全线工效最快、沉降最小、单日掘进量最高(日掘进速度最高达30米)。
目前,项目部正在推进GX9-GX10输水隧道的盾构掘进涉铁施工手续办理工作和GX4-GX5输水隧道盾构始发准备工作,同步加快GX10-GX11输水隧道内衬施工进度。
张露露